第115章(2 / 4)
了,开口道:“皇上,朝廷刻书为的是传承名家典籍或推行农书、医书等实用书造福百姓,不以盈利为目的,民间大大小小的私坊却只图一个利字,谁的书受士子百姓追捧他们就卖谁的书,盗印盗卖屡禁不鲜。那么臣敢断言,公主的书一旦在官坊热卖了,那些私坊肯定也会想方设法地卖,正规的私坊会恳求与朝廷同卖分利,不正规的便会偷印偷卖,所卖成书的质地更是难以掌控。”
兴武帝心里有数了,道:“国子监与各地官坊要印书卖书,同时允许民间私坊从官坊领取刻本印书卖书,所得二成利交予朝廷。国子监、各地官坊印经史子集用什么纸张排版,印麟儿的这套便用什么纸张排版,私坊由他们自己决定用料,但需保证一字不差。最后,无论官坊还是私坊,每册书的盈利不得超过总成本的两倍,同时勒令凡是与印书相关的纸市、墨市等用材坊肆不得涨价牟利,凡囤积居奇等利用朕与公主谋利者一律严惩。”
“再有,官坊要为当地衙门以及各处官学、私塾、里正之家分别提供五套麟儿的游记,只许百姓学子借阅,借书者可抄录,限期三日归还。若有官员、先生、学子、里正利用借书的职权或手抄的游记转卖牟利,同样严惩,具体惩罚你们拟定,拟好了给朕过目。”
他要为麟儿扬名,但如果因为此事引起民间物价动荡便是他的罪过了,还会坏了麟儿的名声。
国子监的两位官员彻底明白了皇上的意思,领旨而去。
庆阳那边,因为父皇要为她出书,休沐日她特意出宫,带着张肃逛了逛京城卖书的官坊与私坊,发现书坊里“红书”与“冷书”的不同处境后,再想到她与父皇的名气能引起的买书“盛况”,庆阳竟然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忙不迭回宫请父皇三思去了。
小女儿反应得这么快,兴武帝心情更好了,这说明他的麟儿既有傲人的天资也有足够的远见与敏锐,没被一时的才名与喜悦冲昏头脑,且宁可损失自己的名利也要以民生为重。
当然,他也是见过国子监的两位官员后才考虑更多的,如果让女儿全权负责此事,相信女儿亦能思虑周全。
所以说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需要贤臣辅佐,光靠一个人,哪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兴武帝笑着跟女儿说了他的应对之策,庆阳思索之后,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防备之法,父女俩兴致上来竟然讨论了快一个时辰,快把国子监该做的事都给做完了。
.
二月十五,国子监按照皇上的吩咐,先给御书房送了五十套崭新崭新又精美贵气的《南巡游记》。
单看这套书过于贵气了,一看就是用于大家族珍藏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