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8)
京城的消息还要等。
滇州府能不能修路,就看工部跟滇州府乡党的努力。
纪楚能做的,就是把昌河州能种棉花的消息暂时瞒着,好给他们争取时间。
但看在其他人眼中,则是另一种感觉。
所有人都对大人满怀期望。
可是大人这第一件事,就做失败了。
不仅失败,还是大张旗鼓地失败。
故而昌河州州城的官吏,看向纪大人,乃至李师爷等人的时候,都带了些小心翼翼。
就怕他们不高兴了,牵连到自己。
可看着纪楚非但没有恼怒,态度反而极为平和,大有一种失败就失败,打不了从头再来的气势。
这份心态,倒是让大家敬佩不已。
说实话,不管是本地官吏,还是州城百姓。
对纪楚这次“失败”,并没有抱有嘲笑的态度。
更多应该是可惜?
毕竟纪大人是为昌河州做努力,他还是主动来这么偏远的地方。
有这份心,他们就很高兴了啊。
州城茶馆酒楼也有讨论,说的话也大同小异。
“纪大人一来,就带来滇州棉试种,也没成。”
“正常啊,西北棉都没成,这滇州棉更难。”
“大人的心没的说。”
“所以失败就失败了,无所谓,反正咱们这也习惯了。”
比起责怪纪楚,更多人的态度则是有点担心。
没错。
是担心。
担心大人对昌河州失望,担心大人不喜欢这地方。
“如果大人对这里心灰意冷了怎么办。”
“应该不会吧?”
“纪大人是能做大事的,怎么会心灰意冷啊。”
话是这样讲,可大家心里都犯嘀咕。
其中以晁同知最甚,他跟杜通判商量了好几次,也不知道该如何宽慰纪大人。
两人在昌河州时间长,自然对此地是有感情的。
纪楚大约知道外面的风向,基本以为滇州棉种植失败。
对此他肯定不会过多解释,等滇州道路尘埃落定,再说出来也不迟。
只是这段时间,他也不能闲着。
刚来昌河州的时候,他就想过去下面十二个县转转,但一直都没空。
趁着大雪还没来,要赶紧出发才行。
知道纪知州想要巡查各县,倒是让一直担心的晁同知跟杜通判松口气。
好好好,大人没有对本地心灰意冷,那就是好事。
纪楚看着他们笑,倒是没说其他。
昌河州确实民风淳朴,没有那么多钩心斗角。
估计也跟这里地广人稀有关。
地方宽广,生存压力没那样大,用不着什么小手段。
加之被派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