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8)
漳兴二年,九月初三。
昌河州送走刘知州,邓老将军等人。
以后的知州便是纪楚,将军则是邓融。
对此本地百姓早就知道。
不是不喜欢刘知州,而是纪楚的名声更大,难免抱有极高的期望。
即使纪楚手下多番劝说,也是拦不住的。
没办法,纪楚在曲夏州,原化州的事情太过耀眼,谁也阻拦不了。
不管是正常的十二个县,还是下面的广宁卫,提起纪大人,都是喜笑颜开。
这可能就是信任?
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压力,对纪楚更多算是动力。
但外界评价只是评价,纪楚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
送走刘知州他们之后,他又带着自己的人来到广宁卫,准确说是棉花地里。
送走大家之后,纪楚便让人把这片地围起来,还让纪振跟李纹亲自带着士兵巡逻,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这个消息出来,便引来不少嘀咕。
为什么啊?
是害怕有人搞破坏?
那也不至于吧。
反正不管怎么样,围是肯定围起来了。
原本士兵们路过,又或者百姓们路过,还能来看两眼棉花情况,现在统统不许看。
这事让州城的晁同知跟杜通判都是欲言又止。
不过两人还是没说什么,纪知州做事,肯定有他的道理,大家不用多问的。
事实上,纪楚确实有自己的道理只是现在还不能说。
要说昌河州的事情确实很少。
这也是他能泡在棉花田的原因。
李师爷跟手底下人还道:“以前在曲夏州忙习惯了,如今事情少些,反而有些不习惯。”
肯定是,曲夏州那边事情极多。
这边就是正常的军民分管,事情自然简单。
此处说的军民,就是指十二个县和州城,以及广宁卫。
本地人已经习惯把两者分开喊了。
毕竟平日交际不算太多。
纪楚如今的精力,基本在广宁卫的棉花地里。
这些滇州棉的种子得来不易,要不是林元志喊他一句老师,估计也不会给他这样多。
更不会在第一时间,就给他送过来。
远在滇州府的林元志,在滇州府五月收获棉花,剥掉棉籽,就往广宁卫送。
不仅如此,还专门找的八百里加急。
这才让温书吏他们能在五月下旬把棉籽种上。
要知道,滇州府跟广宁卫相距五六千里地。
这份神速,是花费极大力气的。
而且滇州府这第一批棉籽,加起来不过两千多斤。
除了滇州府本地保留的,还有送到京城的,给他这边一口气送了三百斤的种子。
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