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 / 8)
昌河州,地处平临国北方边卫。
共有十二个县,加一座卫城,人口共计二十三万,这还是加上广宁卫的五万士兵。
所以说这地方,地广人稀,一点也不为过。
这里面的二十多万人,有本地人,也有逃荒逃过来的,还有被贬到这里的,总之日子都不算好。
对比已经发展起来的曲夏州,还有本就位处中间的原化州,更别说京城,那都没法比。
可这里有一条比较好。
只要努力,不太缺吃的,就是吃得好不好,那另有说法。
为何这样说?
还是地方大,总会有你的土地。
就是看勤不勤劳了。
如果不勤劳的话,大概率会因为房子修得不够结实,冻死在大冬天。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身体强壮,就是为了抵御寒冷的冬日。
所以过冬的需求,比曲夏州还要严峻。
这看当地的农俗谚语就能知道个大概。
其中一句说‘春分雪水干’,也就是说,到农历的二月二十一,积雪才能融化。
放到现代来说,已经公历的三月底,这个时间的其他地方早就草长莺飞。
再看‘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节气小雪之时,土地已经被厚厚的雪覆盖。
‘大雪江河冻,冬至不行船。’
在冬至的时候,别说不行船了,马匹都能在冰面上行走,那冰面厚实的,可以当滑冰场。
当然,偶尔也会有捕鱼的冰窟窿,很需要注意安全。
农历九月底十月初,就已经下了大雪,差不多九月初就开始冷了。
一直到次年的二月底,雪才融化。
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让这里的保暖不只是保暖,而是保命。
这也是昌河州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却没有多人过来的原因。
不是这地方不好,是因为不适合人生存。
想要在这生活,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过冬问题。
纪楚选择这里,自然因为一个东西的出现。
棉花。
放在曲夏州,棉衣的出现,可以让三四个月的冬日里,百姓们可以出来活动。
做工也好,生活也好,不至于三四个月里都局限在家中。
而在昌河州,则可以让百姓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里,同样可以出门。
一年到头来,五个月储存过冬食物,七个月过冬。
这种情况之下,日子能过得富裕才是怪事。
一个地方的经济,甚至一个朝代的兴衰,跟气候有很大关系,这点已经很多研究人员证实过。
可新作物,新工业的出现。
却能靠人力一定程度改变这些。
或许这就是人类文明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