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番外二(3 / 4)
没关系,但牵线是她做的,她也得有所表示。
于是,周渔回了信。
她以为这信回过去了,就结束了,毕竟后续怎么发展,是县政府和市政府商量呗,她一个私人企业管不到这事儿。
但半个月后,顾承耕的信居然又寄过来了,大抵是上次她寄出用的是梅树村市中区门店的地址,这次是直接寄到了门店。
周渔看着信,都有一瞬间的恍然,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不过打开后发现,还真有能说的。
顾承耕在信里跟她探讨南方集散中心日后的趋势。
周渔发现,顾承耕这人很有远见,他也许因为时代的束缚所以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想到集散中心这样的大型交易市场的主意,但是周渔点破了窗户纸后,他很快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个集散中心的好处,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譬如从近处看,他们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将整个粤东冬季菜产地的供需信息更加透明化,以便于大家按需生产,快速掉头,不要一窝蜂扎在一个品类里。
从长远看,顾承耕已经注意到北方已经开始大棚推广了,也就是说,南方因为运费等问题,冬季菜生意势必会受到影响,他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顾承耕就是拿着问题来套周渔的答案,那周渔肯定不会多说什么,但顾承耕不是这样的,他有着极其丰富的一线经验,又有着足够的理论知识,还有着长远的目光,周渔看着他的信都能感受到他的远见,和那一片爱民之心。
他根本不是来寻求答案的,周渔感觉,是因为他走的太快,周边并没有能够跟得上他思路的人,他与她写信,只是因为寻找共鸣。
所以,周渔开始是回信的。
只是一方面,他们能谈的只有对以后的规划,但落到实事儿上,顾承耕自然不能随随便便跟周渔聊,另一方面,彼时周渔已经开始打造一号店,要在全国找货源,根本没空。
她压根没感觉到这一封封信背后的另一层意思,这信就回的越来越慢,用她的想法是一一聊得差不多了,该停停啊!
倒是顾承耕已经习惯了一个月有一封信来,猛然间收不到了,他没想通自己到底为什么那么期盼一封信,只是觉得,这信不来,他惦记。
可他又好面子,主动跟人家做笔友,已经是将理由想了又想,才发出的信。让他打个电话问问周渔:你怎么不回我的信?
他怎么好意思?
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天上班的时候,认真地翻桌子上的信件。
办公室工作人员小李没两天都受不了了,偷偷问秘书房明:“县长是在等什么重要文件吗?每天一上班就开始翻,我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