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8)
周渔没想到,蒋学居然让她谢谢自己。这可不是普普通通一句话,而是代表着蒋学对她付出的认可,也是对她这个人的认可。
从火车上的群嘲到如今,周渔也挺感叹的:“有您这句话就够了。”
这会儿他们已经从浙东贸易团的办公室里出来了,走廊上人来人往,大概最近周渔太出名了,不少人往这边看。
蒋学没再回答什么,不过他心里并不是这样冷漠的,只是有些话不好说而已。事实上,不过半个月时间,蒋学对周渔的印象已不同以往。
组队之前,刘厅长跟他说,今年商贸团加了一个商情组,组长是梅树村门市部的周渔。他那会儿不认识周渔,但是作为一个搞经济的干部,对周渔算是了解,在他心里,周渔敢想敢干,也有点投机的意思。
但究竟是怎样敢想敢干,他只是道听途说,直到车上第一次见面,他也听到了大家的非议,他认为最妥当的办法就是当没听见,广交会上见真章。
哪里想到,周渔比他想的要强大的多。
别人嘲笑,她看到的却是火车的封闭特性,让大家在躲无可躲的情况下,完成信息采集工作,也正因为她掌握了这些信息,在随后拿到外商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快速的配对。
商情工作属于新兴领域,很难铺开,为了做好,她可以支援50名外援,要知道,这小二十天下来,这些人员的花费就不止一万块!
更何况,还有后面各商贸团一窝蜂的成立商情组,仿照他们获取信息,周渔没有陷入愤怒中,甚至早就料到了,提前布局,让南河完全没有损失。
蒋学可以这么说,周渔是自己见过的,情绪最稳定的,抗压能力最强的,工作思维最多变的,韧劲儿最强的人。
但这是他半天前的印象,半天前,周渔突然找他,拿出了一份信息:“我们这里有一些商情,跟上次一样,咱们省是用不上的,您看要怎么办?”
蒋学还准备跟周渔说这事儿呢,虽然对方学南河,两边吵了架,可终究都是夏国人,自己拌嘴也不能便宜外人,若是有合适的商情,该拿出来也得拿出来。
但是,各大贸易团拿了好处,却恶性竞争,他怕周渔想不开。哪里想到,人家周渔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该团结的时候团结,一点都没放心上。
瞧着这几十条信息,蒋学还说呢:“我还以为你挺生气的。”
周渔回答:“该气就气,该帮就帮。”
蒋学就发现,周渔这人挺不一般的,她不是普通的商人,普通的商人一心看钱,周渔不在乎钱。她也不是投机者,如果是投机者,为了南河的业绩更突出,她不会拿出这份消息。
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