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3 / 8)
如周渔对于周边不远处百货大楼的人流量,成交率,购买倾向等调研等等。
如果说开始是被周渔说动了,那么这会儿,大家是真的听得动心了。
都做到这样详细了,怎么可能不成呢。
尤其是周渔开始讲一号店布局,拿出了位置图,从一楼往上一层层讲,大家更是感兴趣,一楼还好说,都是副食,上了三楼的精品馆,周渔提出了体验的概念,像是服装厂羊毛衫厂和皮鞋厂的人,都坐直了。
谁不知道试用好?但现在的供销社和百货公司,充其量让你试试外套,其他的,一概不可能,只能按着号码买。
服装厂的许丽华就是女同志,她是太知道这个有多烦人了!
李晓明刚刚在楼下,跟他们讲为什么要合作,说了一点,就是树立品牌。
这会儿她立刻就想到了,全国都不能试,只有他们家能试,这就是大消息,别说一号店卖的怎么样了,就凭着这个消息,他们也可能出出名。
许丽华直接就提问了:“周经理,你这个一号店挺好,你的门市部也很好,可是我们服装可不是日用百货副食,小门市部是不可能卖服装的,我们似乎只能在一号店。”
旁边的宋雪梅和周三春他们都快兴奋坏了,挑货才是买货人啊。这许科长显然是在争取他们服装厂的渠道——别人都有一百家,他们只有一家,太吃亏了。
周渔这个自然想过:“您说得对,服装和箱包,鞋类如果想要塑造品牌,其实不太适合放在小门店里卖,所以,我们一号店和门市部的定位还是不同的。”
“一号店类似于国外的商场,国内的百货大楼。我们虽然不可能开上几百个一号店,但我可以肯定,每到一省,最先打头的一定是一号店。这是我们的样板店,我们都会如同你们看到这些图片一样,挑选最好的地段,租用最大的楼房,装修的尽可能时髦,陈列最好的商品,让它成为每个省的购物必去之处。”
“许科长,服装不是随时需要买的,但一旦想买,大家都是想尽办法的。我做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志拜托出差的人从海市购买服装带回去。一家开在省会的店铺,已经比海市近多了,我认为暂时是可以辐射整个省份的时髦女性。”
“服装和日用百货不一样,它不是米面,必须要吃,我认为只要抓住有需求的消费者就可以了。毕竟夏国那么大,人那么多。”
“您怕别人看不到你们的货品也不用担心,您看我们的手册做的怎么样?如果我们定期在各小门市部放上这么一本,让大家看看一号店的新货品,有需求的自然就来了。”
“当然,如果说大家真的太喜欢了,那我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