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6 / 9)
是早上让找周渔的事儿,“我来找您,也是为了这事儿。”
这一说,刘玉囍挺感兴趣,这显然不是为了批发的事儿,他指了指桌子前的座位:“坐着说。”
李晓明直接将自己写好的文章,递给了刘玉囍,然后介绍了一下:“我见的这位同志叫做周渔,她是南河省南州市人,是个农民……”
刘玉囍收到稿子后,自然要看一眼,上面的题目让他有些惊讶,因为写的是:《未来二十年日化行业之所想》。
这个题目可是够大的,五年前他都没想过会改革开放,半年前他也没想过,可以放开日化行业,但现在,李晓明说要畅想二十年,他第一反应是,变化太快了,他们想不到。
而且,李晓明不是这样务虚的人,他之所以被放到了业务处,就是因为他踏实守纪,突然拿出一篇这样的文章,让人疑惑。
所以,刘玉囍自然对李晓明介绍的周渔更关注,李晓明介绍完后,直接拿出了周渔给他的名片。
这东西李晓明在国外见过,也经常收,人家都是小小一片,装进口袋里就行了,可周渔这个,足足一个成年人手这么大,啥口袋也放不下。
当时周渔拿出来了,他就愣了,忍了半天才没告诉周渔,你道听途说印错了,名片是为了方便,你这个一点都不方便。
但现在他突然发现,似乎也挺方便的。
因为他刚刚讲一号店,刘玉囍虽然在听,但其实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个多么跨时代的门市部,但当这张名片拿出来,他立时看了起来,发出了跟自己一样的慨叹:“这么大,这么豪华?还有电梯?”
李晓明这会儿都佩服周渔了,她是怎么想到的这些法子。你看看,一张名片抵得上他半天的说辞。
刘玉囍看看名片,又看看那篇文章:“你是说,这些所想皆是因为这个周渔?她讲什么了?”
李晓明大致将他如何在饭店碰到周渔,又听到她怎么说,和今天的对话讲了讲,这会儿刘玉囍脸上已经是慎重表情。
李晓明最后说:“周同志是个很敢说话的人,但是我听其言,发现她并不是空话。她的话虽然不可能全对,但的确是有道理,有思考,有深度,有远见。我是经过慎重思考才写下的这篇文章,受她启发却绝对不是被她影响,我认为她所说我所写,都是可能会发生的,我们需要警惕准备。”
他这样说,刘玉囍也严肃地点点头,“我看看。”
就跟周渔等待李晓明的回答一样,李晓明的等待也是漫长的,而且是更具象的,七页稿纸,李晓明写了五个小时,而刘玉囍连看带思考,用了整整两个小时。
直到办公楼里都走空了,外面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