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6 / 8)
婆豆腐外加折耳根。
真是来打牙祭的。
李晓明看见他们就皱起了眉头,想都知道——搞销售的认人都是一绝,周渔排过一天队,宋雪梅这几天天天露面,显然是认出他们来了。
不过周渔早就交代好了,几个人就跟没认出来似得,一个个商量好了,点了三个菜外加三碗面,坐下说起话来了。
大抵有些出乎意料,周渔就发现,李晓明吃着饭菜,也注意着他们这边,那个目光周渔也熟悉——他应该是看出来了,周渔他们是故意的,想看看周渔他们还有什么花招。
不过无所谓,周渔本就是要吸引对方注意力,让对方听一听自己的想法,对方能发现才是最好的——聪明人才能听出来她的意图。
“你今天又去图书馆了,看到什么了?”这是开始的信号,宋雪梅问的。
周渔就说:“翻到一本杂志叫做国际日化,讲的是美国投资了4200万美元新建了一座日化厂,专门生产洗护用品,用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我就挺担忧的。”
“担忧什么!?”
“我在想,国际日化产品进入夏国市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去年津市油脂厂和日本ZT签订了合同,把他们的产品引进到了外贸商店,卖的就特别好。如果这些产品都进入,那夏国的日化产品还有出路吗?”
周渔这话说完,就听见后面的李晓明发出了哼的一声,显然是不同意她的看法。
宋雪梅继续担任着李晓明的角色,替他发声:“不至于吧,我们的日化产品这些年也在进步,你看,现在洗衣粉也有了,液体皂也有了,顾客反应也都挺好的,咱们这两天在海市日化排队,那真是供不应求。”
周渔摇摇头:“这只是暂时的。就跟咱们没来海市之前,觉得南州也大得很,发达的很,但来了海市,看看在川流不息的车流,看看那些建筑街道与行人,你就知道差远了。”
“日化行业也是如此。海市日化看着好,其实很多设备都已经非常陈旧了,那天在家属院我跟一个工人聊了聊,说是还有40年前建国时的设备在用,有四分之一的设备都用了超过十五年。这不是最主要的,技术也落后啊,四五十年代的技术都是新的了,你知道黄芪皂用什么设备生产的吗?”
宋雪梅本来是配合周渔的,这会儿也听入迷了,直接摇摇头:“什么?”
“二十年代的开口锅,虽然经过了数次技术改造,加装了一系列的设备,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是二十年代的框架。但国际上已经使用什么了?eirich的强化混合反应器,BDM的全自动拌料系统,TV型自动切块机,双联三联甚至四联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