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5 / 9)
们的肥皂不起沫,感觉洗不干净。”
“没听说过啊?”这次就连莫大海都有些奇怪,“我们的肥皂卖了这么多年,没听说过这个。”
周渔就说:“这是有数据的。在利民餐馆的521份调查问卷中,只要知道你们的,都用过你们的肥皂。但这其中,有89人提到了你们的肥皂不起沫。我设置了一个二级问题,他们的使用场景是哪里。结果这89人八成以上都是附近乡镇的。”
“我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市里的自来水,是来自于旁边的龙马湖,我们这里的湖水质量不错,硬度低,非常适合饮用,即便是烧水水壶上的水垢都不多。”
“但乡镇和农村用的都是自家的水井,本地地下水质偏硬,偏偏肥皂的去污力大小除了质量本身外,还有个参考标准,就是洗涤环境。水质是否硬,污垢的种类,洗涤的温度和时间等等。”
“你们恐怕没有考虑过这一点。”
周渔开始说他们的肥皂的时候,别说范广西,就连莫大海都觉得她这是莫须有,可这会儿他是一脸惊讶。
“我们……没考虑过这点!”范广西皱着眉头说。
这会儿的工厂就是这样,他们只要按着要求来生产就可以了,销售和生产是完全脱节的,偏偏在过去的年代,有就不错了,所以,在这样供需严重倾斜的环境下,他们已经养成了生产了就有人要的习惯,根本不会去想怎么迎合消费者。
改革开放后,有灵敏的厂家反应过来了,慢慢适应市场存活下来,但大部分都因为产品脱离市场,卖不出去而倒闭了。
周渔的这番话,无意是将他们眼前的叶子揭开了,告诉他们,睁开眼看看这个市场吧。
莫大海先是震惊又是认同,最后闪现地是懊悔,显然他也知道了,他们过去一叶障目了。
范广西有些不解的问:“那……其他厂家的肥皂怎么卖得好?”
周渔就说:“我看了一下百货公司的销售记录,农村卖的最好的叫立洁洗衣皂,这是川省绵市的一个日化厂的产品,人家那个地方是出了名的水质硬,所以产品正好可用。”
莫大海也知道立洁,这牌子的肥皂比他们的同样规格要便宜五分钱,当时他们还很生气,觉得这是恶性竞争,但也没有办法——他管不了人家,自己也降不下来。
没想到,居然不止是因为便宜!
“城里卖的好的是南河日化厂的透明洗衣皂,和海市的洁白牌洗衣皂。前者是一种高级肥皂,比较时髦,后者来自海市,有名气。其实在洗涤能力上,并不算太强。”
“这个更符合你们自己的认知,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农村人口最多,虽然他们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