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4 / 8)
一家大型民营医院破壳,哎哟哟,写得还挺有意思。”
老百姓不懂太多,但今越知道,她这次之所以被当做典型赞扬,其实也是正好赶上好时候了,历史的车轮已经到了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但到底什么规模,什么程度才合适,大家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她的医院算是医疗卫生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好给了他们思路。
这篇文章,不仅选上这么简单,这也是一个行业在投石问路的举措。
今越看了看徐端,又看了看二哥,他俩也这么觉得。
倒是舒立农没那么多想法,把报纸拿过去读了两遍,啧啧称奇,“杜爱国是挺有文采的,这么多年在小学当代课教师可惜了。”
“老大也会写文章,但他俩还不一样,老大就爱整些伤痕、破碎的,像个女人家,倒是小杜写的,正气凛然,大刀阔斧,非常豪爽。”
舒立农作为一名传统文人,居然不喜欢伤春悲秋的文字,连舒今越都有点意外,“爸你是真心这么觉得,还是……又看大哥不爽了?”
为什么说“又”呢,去年舒文晏回家来跟他关上门聊了两个小时最终把老头气得高血压都犯了,直接让他滚出去,后来大家才知道,是舒文晏来跟他商量辞职的事,他想辞职回家,全职写作。
显然,舒立农也想起上次的事了,现在还气呼呼的,“哼,当初哭着求着想当官的是他,现在不想当了想回家靠媳妇儿养的也是他,我舒立农咋就生了这么个没出息的儿子!”
“靠大嫂养,倒也不至于,没这么夸张。”舒今越斟酌着说,“他文章写得好,现在稿费也不低的,目前只是还不稳定而已,等全职来写作,说不定卖出个版权啥的,那可就翻身了。”
“就他这种干什么都没个坚持,没个毅力的人,谁会给他出书?吃不了写作的苦,过几天又哭着闹着不干了,想上班,他以为谁还会像你一样帮他?”
哦,原来如此,舒立农生气的点在于,他认为当初舒文晏去市委上班是舒今越出了大力,厚着脸皮请蒋老爷子开后门,才给他求来这个机会,结果他现在说不干就不干,完全不把妹妹的付出放在心里,完全不当回事,他觉得老大这么些年还是跟以前一样,没什么长进。
今越好笑极了:“爸你搞错了,我真没出什么力,人蒋老爷子也不是那种会开后门的人,真是大哥凭实力考上的,我就是想帮也没那能耐啊。您就别管他了,犯不着生气,大哥是成年人了,他做什么选择将来都是要自己负责的,这个道理他肯定懂。”
舒立农叹气,“你们不知道啊,这兄弟姐妹之间就要齐头并进才好,他总是想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