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6 / 8)
也没啥,慢慢恢复总会好的。”
“小舒你看能不能开点什么药调理一下?”
舒今越给她说了玉屏风颗粒的事,正要询问他们住哪儿,有没有找到离省医院近点的房子,老王头忽然走到跟前来,“我有个事想跟舒医生商量一下。”
“请说。”
“你对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私人诊所和医院,或者其它医疗机构,怎么理解的?”
这个问题,其实去年蒋老爷子也跟今越聊过,她的答案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有利就有弊,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私人医疗机构能存在,能生存下去,肯定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站在一名青年中医的角度上来看,不可否认私人医疗的出现,能解决绝大多数社区、街道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方便了老人孩子就医,满足群众就近、尽快就医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的接诊压力,将来随着国家对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视,私人医疗也能承担一定的角色和任务,但隐患也不少。”
老王头轻笑,“哦?”
“首先自然就是逐利的问题。”商人不是大善人,哪有不逐利的。
“逐利无可厚非,但必须处在宏观调控之下,必须有监督和管理,必须有准则和红线,更要取之有道。”
具体的不用多说,大家干这个行业的都知道,随着改开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心的浮躁速度就跟春风一样,追求金钱和利益没错,错的是方式方法,诸如小林和齐景天那样的“医生”,他们眼里只有利益,他们有人道主义精神,创造过社会价值和社会效应吗?
这样的人要是把持着私人医疗领域,那医疗该姓社还是姓资,又将成为一个全国话题……就像改开刚开始那两年,工厂、胡同、学校、公园,到处都是激烈的讨论。
他们都是从这段岁月里走来的,不需要多说什么,俩人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投机,到后来直接聊了两个小时。
也幸亏今越今天没有排班,她只是来办公的,聊天也不影响看病。而这场谈话,也将给舒今越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直到回到家,舒今越还有点迷糊,敢情这老王头,憋了这么久,是憋这么个大招呢?他是不是太高看她舒今越了?无论人品还是能力,他都高估了她?
今越倒不是怀疑自己能力和人品,她只是觉得,在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王头眼里,自己应该不算什么厉害角色,但他居然提出那样的要求,实在是让她意外。
“啥?你要开一个血液透析中心?”
“这主意还是那个王医生提出来的?”
“就是当时在京市一直为难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