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3 / 4)
才能当左相,我的外祖父才干很差吗?”
“……前朝很乱,外祖父就是混日子的,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才。”
“母妃,外祖父今年多少岁了?”
“我算算,应该有五十三了吧,正好比麟儿大五十岁。”
现在想想,外祖父四十多岁时还只是一个知县,要么是其怀才不遇,要么就是本身无大才,可真有才的话,凭父皇对母妃的宠爱,怎么二十年来始终让外祖父在地方辗转调动?
庆阳仔细查看了父皇登基后罗蟠的履历与考功,总共十年的知县生涯中,罗蟠有七年都是混日子,最后三年大概终于认清他不能凭借在宫为妃的女儿平步青云了,终于勤勤恳恳在最后一任知县上做出了政绩,直升郡守。
罗蟠的第一任郡守是在益州做的,他鼓励百姓开荒,捐出个人银款为百姓修桥铺路,还破了前任郡守未能破解的三桩杀人旧案,因此得了很高的政绩考评。前年调到了京师的汝南郡,距离京城是越来越近了。
庆阳能从母妃的态度中猜出罗蟠对母妃并不算慈父,不然母妃不会对亲生父亲毫无思念,正因为如此,父皇待罗蟠也是全看他的政绩决定升迁与否,或许考虑到罗蟠年纪越来越大了,说不定哪天就没了,父皇才决定把老人家调到京师,方便让母妃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无论如何,庆阳都不认为罗蟠是继任工部营缮司郎中的合适人选,一则此人的功利心太强,前朝没人脉的时候混日子,新朝有宠妃女儿了就指望靠女儿混好日子,眼看着混不到才卖力表现给父皇看,二则此人年纪太大了,工部事情繁忙,万一他到任不久就没了,吏部岂不是还要再忙一场?
所以,小公主为自己负责的这十人排序时,将罗蟠放到了最后一位。
考功司郎中谭詹将所有名单呈递到尚书杨执敏这里。
第一张名单就是正五品郡守的,杨执敏从上往下看,贾方平排在第三,罗蟠排在第十。
他问谭詹:“谁排的?”
往年他都会特意把罗蟠排在前头,再怎么着这人也是丽妃的父亲啊,皇上可以不选,但他不能不荐。
谭詹笑道:“公主排的,理由是罗老早年政绩平平,不如前面九人。”
杨执敏指指贾方平的名字:“这个又怎么说?”他记得,这是小公主发现的人才。
谭詹:“公主说,此人刚入官场四年,有才却少实干经验,最好再多在地方历练几年,去其傲气。”
杨执敏摸摸胡子,继续看下面的几份名单。
最终,杨执敏选出包括了罗蟠、贾方平在内的五人,先拿去中书省给二相过目。
严锡正眉头一皱,指着排在下面的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