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结婚(3 / 8)
大嫂的手艺。
顾明南也跟着尝了一口,说:“不如饼干厂的好吃。”
“那肯定啊,饼干厂放了好多油和糖,自家做哪里舍得。”顾明西也尝了一口,转而又问,“他媳妇真的是知青吗?”
顾明东点头道:“确实是个知青。”
顾三妹惊讶道:“这还是附近第一个嫁给当地人的知青吧?”
知青上山下乡已经持续了快四年,但上河村这边开始的晚,实际上第一批落到他们生产队的知青,满打满算也就两年时间。
金老五所在的下河村比他们还要晚一些,他们生产队最早的一批知青下乡至今,也就一年多。
这时候的知青知道下乡的苦和难,但心底都指望着还能回去,自然不会随随便便的与当地的农民结合。
而且此时的政策也还没开始鼓励知青和农民结婚,只提倡让知青下乡,晚婚,努力搞建设。
所以像是张媛媛这样自愿嫁给当地农民的婚姻,在这时候才是特例。
顾明东却知道,随着时间延长,知青会继续一批批的下乡,这种特例就会越来越多。
对于金老五娶了个知青当媳妇这件事,顾明东参加过婚礼就抛到了脑后。
附近生产队的人听说了知青跟农民结合的消息,倒是纷纷看了个稀奇,有些打光棍的大龄男青年,忍不住也把目光放到了女知青的身上。
就连上河村也是如此,生产队的大小伙子纷纷上门献殷勤。
因为之前出了刘大柱的事儿,原本要分配给上河村生产队的知青,最后临时调整去了别的地方,倒是让顾建国省事儿了。
周围几个生产队的知青,都知道上河村这边发生的“惨事”,如今都不太敢来他们生产队串门。
不过知青之间相互联系多,尤其是老乡时常会有走动,该知道的消息还是能知道。
上河村的知青们自然也听说了这桩婚事,但与生产队社员们的反应不同,他们反倒是看不上嫁给金老五的张媛媛。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听就知道这个女知青的思想觉悟不够,上头都说了,下乡的知青要提倡晚婚,先搞生产再想个人,争取当农村的劳模,她倒好,用结婚来逃避劳动。”
这时候上头的政策确实如此,把个人问题放到集体之后,下乡不想着伟大目标,反倒是沉湎于个人的卿卿我我,是该被批判的落后分子。
张媛媛嫁人,没有人觉得她自由恋爱,都觉得她想靠着嫁人逃避劳动。
再者她嫁入金家之后,金老五分外的疼媳妇,从来不让她下地干活,家里头婆婆年纪大了,也不大管媳妇的事情,生活过得十分轻松。
其余的女知青瞧了,心底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