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秦岭大熊猫(十六)(3 / 8)
人为保护熊猫基因多样性,只能把山里熊猫都带下来,送到其他保护区。
可那种做法,导致当地保护区闲置事小,还会让熊猫栖息地距离拉大。
按照动物学者对熊猫演化的研究,人类大规模破坏栖息地之前,这片区域是秦岭大熊猫的‘中转站’,连接两片较大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凿山修建隧道、开发度假区等等行为,导致一些熊猫被困在‘中转站’。
芝麻汤圆走过的小熊之路,为保护团队提供新思路。
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沿途栽种竹子的方式,将中转站与东边的栖息地链接,引导野生熊猫自行进行交流。
多年来致力于熊猫保护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这个方案可行,高兴地揭棺而起。
没高兴多久,他们目光往西移动,又躺回棺材。
相比于东边保护区,中转站与西边保护区隔阂更加严重。
单看原本地形,西边区域较为平坦,熊猫只要来到中转站,可以轻轻松松进入另一片森林。
正因为地形平坦,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木材市场开放,短短几天就砍光了这片树林。
树木砍光了,他们又将目光投向竹林,砍得一根不剩。
大熊猫找不到食物,唯有逃离这片区域,去其它山头寻找栖息地。
后来又有开发商盯上这片地,建造‘自然生态度假村’,邀请人们欣赏被破坏后的生态。
大熊猫保护工作引起全国重视后,度假村遭到废弃。
可惜,被砍伐掉的百年古木,需要等几百年才能恢复原样。
度假区旁边,还有几个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小村落,同样是历史演化宝贵的印记。
进入本世纪,无数人努力修复秦岭的自然环境。
当初被赶走的大熊猫,却再也没有下过山。
直到——
“天呐,250下山了?”
“他还要继续往西?那边不仅没竹子,甚至没有森林啊!”
保护团队追踪芝麻汤圆的脚步,心灵忍不住剧烈震颤。
大熊猫被称为‘森林之子’,他们需要树木和竹林。
被砍得光秃秃的山头,彻底修复之前,人们不敢奢望森林之子会赏脸踏足。
万万没想到,三只来自远方保护区的小熊,竟然踏着世世代代迁徙之路。
像祖先那样翻过中转站,然后一路往西。
震颤之余,人们又不禁担忧。
秦岭山脉起起伏伏,距离下一个保护区,还要翻过好几座山。
山道崎岖,无法全程提供补给。
在食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亚成年小熊能克服困境吗?
第二天,芝麻汤圆用实际行动回答:不能。
他原本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