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天幕:南三州归化(3 / 6)
人的脸色在先前就已很不好看,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更是如丧考妣。
他们又怎麽会忘记,在当年西晋的八王之乱后,五胡各族有了蜂拥南下、入侵中原的机会,对着天下人口最是众多的汉人举起了屠刀。
既然永安心中认定的天下,已是有着更为广阔疆土的天下,他们又要何去何从?
尤其是,作为已经与她为敌的魏国和秦国的子民,他们天然就站在了永安的对立面!
或许也只能指望,魏王在败退撤回草原的时候,能将他们给捎带上,免得反过来变成了汉人的食物。
“……可你们忘了吗,天幕在一开始就说了,魏王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里。”
“是,是啊。”
在天幕的那段历史上,拓跋圭死于拓跋绍与贺夫人的合谋之下,最后接替他位置的,是他的长子拓跋嗣。
但自拓跋嗣被从禁足中重新释放出来到现在,众人虽然见他举止沉稳,并未因此前的种种惊变而慌乱,却从未见到,他有什么真正的过人之处。
面对南方的那位永安大帝,就不太够看了。
那他们的前路,又在何处呢?
在他们的满腹忧虑之中,天幕的声音仍在继续。
【除了原本就位于内核诸州的晋朝子民,第一批被永安列入自己“版图”中的人,毫无疑问,就是南方的俚僚部落民众。】
【永安陛下要发展从南方港口出发的航海业,就必须和这一批人打交道。而这些对别人来说叫做“不开化的南蛮”,对她来说,却是她融合少数民族计划的第一个试验品。】
【什么叫俚僚?它是多个少数民族的合称,比如说百越,比如说濮族,比如说僮族等等,总之我们可以将他们统称为俚僚。他们之间不仅因为地域特征,可能隔着一个山头,就会有着不同的方言和风俗,还极其崇尚武力,各个地区都会选拔出自己的部落领袖,号为俚帅。】
“要这麽说的话,北方其实也有点像……”
天幕之下,有人喃喃出声,又忽然被身旁的人捂住了嘴,唯恐这话被什么不该听到的人听入了耳中。
“你瞎说什么呢?”
“我也没瞎说。”被拦住的人刚从前线撤回平城不久,被拓跋圭特许回到家中稍事休整。或许是因前线所见所闻,比起其他人也要敢想得多。
他嘟嘟囔囔:“我哪有说错了,我们虽然部落之间往来方便,但也风俗各异。南方有俚帅,我们就有自己的大王。也……”
也和真正的中原文化内核地带,有着一道深深的隔阂。
只是不知道那位永安陛下的“融合少数民族计划”,到底代表着什么。
他没敢再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