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穿越当县令 > 第143章

第143章(3 / 8)

  恐怕没有吧。

  刘新春毫不留情面,明显早就发现这里的问题。

  这也是他当初想留在昌河州的原因。

  可一个是东家要给他们涨月钱,还有就是这边还有家人,最后还是被劝回来。

  但回家之后经历的事,让刘新春再次下定决心,不能这样下去了,如果想过好日子,必须做出改变。

  既然淮州不行,那就去其他地方。

  昌河州跟岐州天高地阔的,就去那!

  等刘新春回到家时候,身边已经跟了四五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他们有的家道中落,有的贫困潦倒,有的家里有病人。

  总之都是身无长物的。

  在这淮州既没有田地,也没有住所,跟家人挤在一块,每日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个零工做。

  不是他们不想做事,是这里人多地少,机会也少。

  浙东这些年的情况已经好多了。

  隔壁薛明成薛知府已经清查不少士族大户,在努力抑制土地兼并。

  可这些事,颇有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

  毕竟土地就那么多。

  再细细地分,还是不够的。

  用现代的话讲,一块蛋糕就那么大,再怎么分,都会有人不够吃。

  虽说工业作坊园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甚至缓解了许多地方科举压力。

  但这作坊园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都知道改进技术能赚钱,但投入技术,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所以现在的作坊园良莠不齐,却成许多东家敛财的手段。

  刘新春识字,读过书。

  跟着他的几个人里,更有一个秀才。

  几个人商议过后,便决定过完年就去昌河州。

  不是现在不想去。

  而是知道那里有多冷,必须做好准备。

  跟刘新春一样想法的,还有很多。

  现在各家基本有两个去处。

  要么是去闽地,出海看看,要么就去昌河州,现在又多了个岐州,似乎也是容身之处。

  又要走?

  淮州知州听了,只觉得心累,还有本地士族过来上报:“又有佃户要走,明年的田地谁来种啊。”

  这知州也烦了,直接道:“你们要是对佃户好些,他们会走吗?”

  最近几年里,发生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了。

  刚开始那会,大家如临大敌。

  但见朝廷没反对,甚至鼓励百姓去边关建设,那大家还能说什么。

  好在平临国人最多的地方,最不缺的,还是人。

  这批佃户走了,另一批就上来了。

  所以大家也都习惯,无非是人员流动快一些。

  再说了,那昌河州要真是好地方,人会那样少吗?

  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