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8)
如今昌河州的官员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为什么以前,都觉得这里非常清闲啊!
明明不管州衙门,还是下面各县,事情都极多的。
一城十二县。
忙着学种棉花,忙着学习怎么养牲畜。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专门去官学学畜牧学科。
还有七八个流放犯人驻地要管,似乎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
似乎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事情做。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闲下来。
加上距离九月秋收在即,还要为秋收跟防御敌人做准备。
州城衙门各部,似乎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公务?
不过这些公务,确确实实在改变百姓们的生活。
看着一件件事情完成,心里竟然有一种满足感?
毕竟这些事情,真的能看到变化。
唯独有两个人,来到昌河州后颇有些郁闷。
祝亚祝耘。
他们两个郁闷的原因。
还是在没事可做上。
说起他俩的身份,来头也不小。
本身就是曲夏州沾桥县的秀才,实力可见一斑。
再加上考举人不成后,做了州学第一批数科学生。
两人的数学思维不算顶尖,但吃苦耐劳,脑子灵活,学到不少匠人本领。
因是第一批学生,所以当时很多东西,他们都参与了。
从弹花机到织布机,再到链条车。
以及改进锅炉,以及制造水泥。
可以说把当时曲夏州数科的本事学了个遍。
原本以为,这些本事,在哪都用得到。
纪大人带着他们去原化州的时候,还帮着原化州武器作坊改进工艺。
没想到来了大人正式上任的地方,反而一点作用也没用?
没办法,想要造出那些东西,肯定要有基础啊。
否则就算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想造那些机器?
首先你要有作坊吧,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作坊。
可惜这地方,大点的炼铁作坊都没有。
唯一的一家,那还在广宁卫。
火器作坊也在广宁卫,那都是军管。
即使他俩是纪大人的手下,也不好直接过去做事。
实在不行,去水泥作坊做事?
可这地方,穷得连水泥作坊都建不起来啊。
纪大人如今扶持的,也多是农业。
他们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
早知道跟着蔡夫子多学学怎么造农具了。
不过仔细一看就知道,这地方也在用蔡夫子改进出来的农具,有纪大人在,这种事根本不用操心。
纪楚只道:“你们两个少安毋躁,以后肯定有用得着你们的地方。”
两人以为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