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5 / 8)
昌河州。
远在昌河州的纪楚,里面穿着娘子做的鹅绒衣,加上一层棉衣,最外面还有皇上赏赐的皮货,这才能在大冬天时锻炼身体。
主要还是省炭火。
这里不比曲夏州,甚至不比家里,衙门的炭火没那么充足,他作为知州要以身作则,省着点用。
刘知州之前多次强调,这地方穷。
确实穷。
纪楚感叹之余,又在看广宁卫那边的消息。
侄儿纪振李纹,加上温书吏,以及新去的棉花团队,早就把棉花采摘好,已经在着手弹棉花了。
幸好是种在广宁卫,消息比较闭塞。
放在其他地方,肯定早就瞒不住了。
李师爷看完禀告的内容,手指不停颤抖,再看向纪大人:“大人,这样的收获,实在是出乎意料。”
谁说不是呢。
五六千里外的滇州棉,在昌河州竟然长得这样好。
甚至像天生契合本地一般。
“这消息要是放出去,整个昌河州都会迎来改变。”
昌河州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天太长太冷。
这东西,能一举改变本地所有问题。
到时候内地生存不下去的佃户,都能搬到这里。
最好的土质,最宽广的土地,极有义气的本地人。
太适合人多地少的其他地方了。
无论哪里,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去了哪里,哪里就能繁荣昌盛。
“可惜的是,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还不能放出去。”
别说李师爷,纪楚同样叹息。
可他们要有耐心,他们还要等。
滇州府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物件,他们也要回报给那边才是。
外面风雪极大,弓堂弟冒雪取回信件,小跑着进到知州大人的书房。
“大人,京城的信件。”
这么冷的天了,谁送信过来啊。
连纪大人的家人都是赶在十月初,就把过年信件跟节礼送来了,谁都知道昌河州冬日情形的。
纪楚没有第一时间看这信件,反而跟李师爷对视一眼。
不怪他们难得紧张,实在是这事实在重大。
一个可以改变整个昌河州的消息,谁能不郑重其事地对待啊。
而纪楚看着那信封上的名字,便扬起笑容,对手下道:“去把晁同知,杜通判都请过来,快。”
“就说有个好消息要公布。”
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值得大人这般?
“还不快去。”李师爷都催促了啊。
弓堂弟跟童小多立刻去请人,纪楚这边已经把信件飞速拆开。
只见上面简单的几个字,让他大为惊喜。
“滇州府路已成。”
开头短短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