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5 / 13)
来抢边关百姓的时候,也没见他们会有怜悯之心。
可渐渐战俘发现一件事。
虽然他们没有银钱,每日还要做重活,干危险的差事。
但是能吃饱。
尤其是晚上加班加点干活之后,同样有油烙饼吃。
这么油水充足的饼,他们已经很久没吃过了。
不止如此,倘若他们因为干活受伤,或者真的累得狠了,还会让他们歇息个一日半日的。
虽然士兵们喊着:“养好伤了才能干活啊。”
但实际上一日三餐该有还是有,甚至给他们上药。
这日子过着过着,竟然还不错?
骑马打仗或许还吃不饱。
但在这,却是能吃饱的。
这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等穿上人家永锦府送来的旧布衣裳时,不少战俘已经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要打仗这件事。
倘若没打仗,正常来这里做工,不仅有这样的待遇,还能得到工钱。
就算工钱只有关内人的一半,那也行啊。
这也不是西北常备军大方。
而是这些人在这干活时间长,衣服早就破旧不堪,这里人来人往的,还有不少妇人孩子,总不能不穿衣服啊。
不穿上衣就算了,穿条裤子啊。
咱们这里是礼仪之邦,不能不穿衣服啊。
颜知事只好拨出一分钱,问永锦府买最结实耐穿的旧布衣物。
还好春夏的衣裳便宜,不然他要心疼死了。
不过颜知事发现,衣服穿上,按时吃饭,这些关外异族的戾气明显少了,干活不说积极,但也不会推三阻四。
原来之前那么凶,是因为饿的吗?
这么说的话,也挺正常吧?
人真的不能饿啊。
颜知事嘴上说着费用大,实际上让他们稍微提高一些妇人跟孩子们待遇。
尤其是关外来讨生活的孩子们,直接让他们跟关内半大孩子一个待遇。
这样的做法,自然让双方更加和谐。
因为真正接触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发现,关内也好,关外也好,其实都是一样的人。
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需要穿衣吃饭。
甚至对待打仗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没有人喜欢战场,也没有人喜欢流血。
所有人都想有个房子住,有家人陪着,吃饱喝足之后,再搞个爱好,就是他们的心愿了。
“对啊,我就想把家里房子修好,好好伺候我那几亩地,等到年底做身棉衣穿。”
“我想把羊买个好价格,换你们的物资跟棉花,听说棉花很暖和啊。”
“那你的羊呢。”
“在你碗里。”
普通百姓跟战俘的对话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