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6 / 8)
,精打细算到什么程度。
哎,不过大家也没什么怨言,日子都是这么仔细过的,估计想着孩子年纪小,等明年再做也不迟。
但现在能做针线补贴家用,还能把剩下的棉花卖出去赚钱,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立刻给孩子补上。
阳顺县李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跟他家一样高兴的,在曲夏州各地比比皆是。
只要各家种了棉花,基本能做棉衣棉被,多出来的则有专门的商贩收购。
出乎户司意料的是,不管外来的商贩还是本地的贩子,全部都老老实实的,不敢坑骗百姓。
问他们为什么?
“你们户部有个纪楚对吧?”
纪楚当时一边收拾沾桥县的麻烦,还能一并收拾恶意降油菜价格的贩子,那事早就在陇西右道传遍了。
反正附近的贩子一听说棉花,就知道是纪楚的手笔,再想想他如今还在州城户司,权柄更大,谁敢惹他?
之前那些油菜贩子,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户司裴大人还笑:“确实,纪大人早就做好准备,谁敢恶意炒高棉花价格,肯定会被抓的。”
即便如此,一斤棉花的价格,也要在一百五十文了。
东西的价值在这,确实没有办法。
而且不是之前棉花名声过差,价格肯定至少翻一番。
曲夏州全民做棉花的风潮一直持续到十月份中旬,偏偏今年的冬日来得还早,不少人寒风一起,就要穿上棉衣,刚开始还被热得够呛,后来才老实了。
“人家安丘沾桥,去年就做了棉衣,原来是这种感觉啊。”
“没错,怪不得他们都在夸棉衣,听说今年是给家里每个人都做棉被还有褥子。”
“那是什么感觉啊?”
“还是人家这两个地方有钱啊。”
“别说了,我们家也要把剩下的棉花做成被子,有人走街串巷收购呢。”
各地收购棉被服的贩子们,每天都能购置几条,他们准备攒一攒就卖到隔壁其他地方。
棉衣这东西,不会愁销路的。
美中不足的是,那些富贵人家是真的不穿,所以卖不上高价,顶多卖给冬日还要出去干活的人,棉服是必需品。
因为他们的交易,户司这边赶在十月份,又有一波税收。
谁让今年曲夏州的棉花产量如此之高,不仅够本地人穿用的,还够卖出去的。
当然,纪楚私底下还给了礼司周大人几千斤棉。
毕竟一提到棉花名声不好,好多人都要骂他,说是他连累棉被服的售价。
气得周大人基本不是在官署待。
他也不是气纪楚啊,毕竟这是好事,他是气那些不敢买棉被服,就把事情赖在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