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4 / 12)
用充满悲悯和同情的目光注视着画中人,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减轻他们的苦难。
王尚书被脸上突如其来的冰凉唤回了神志,他伸手,擦去在严寒中迅速变冷的泪水,再次定睛看画。
这一次,他终于明白,悲悯和同情,是作画人逍遥客赋予的。
只是逍遥客太厉害,将他心中的悲悯和同情倾注在画中,又通过画作,传递到他的心中。
这时耳旁忽然响起方丞相的声音:“逍遥客果然是不世的大师,将他的悲悯和同情,通过画传递到老夫心中。”
王尚书一愣,扭头去看方丞相,果见往常一脸精明的方丞相此时面目柔和,皆带着悲悯和同情。
他又扭头去看四周,见许多举子脸上都有着一样的表情。
这时忽然有举子高声道:“走罢,我们去助灾民一臂之力。”
顷刻间,便走了七八个举子。
王尚书捋须点头:“尔等将来为官,需要治理一方百姓,多去接触和见识,也是好的。”
此话一出,又有几个举子出去了。
王尚书和方丞相几个,则仍旧留在原地观画。
这一次,几人是仔细端详画中人的动作和神态,他们发现,逍遥客一如既往,在处理人物动作神态时,细节细腻到了极致,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同中有异,他们有着共同的哀切和期盼,却又因不同年龄而有不同的细微表现。
钱尚书一边看一边点头:“大师不愧是大师!”
大师的作品,是可以时时观看,常看常新的,王尚书几个看了一遍又一遍也舍不得走,但来观画的人着实多,除了最先到来的举子,其他权贵也来了,加上天气严寒,王尚书几个终于决定回去。
几人一路走出观画的简陋大厅,发现不少年轻举子受画作感化决定留下来帮忙安置灾民和抄书。
虽然方才观画时的震撼还在,但是王尚书的心情,却变得低落起来,忍不住低声道:
“有了逍遥客的画作,又有善待贫寒举子之举,承恩公和建安侯这次的差事,不仅会办得极其漂亮,还会获得很多举子的支持。这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到时,这批举子会记着承恩公和建安侯的恩情,然后将这份恩情转移到太后和皇上身上。”
这样的感恩心理,出身贫寒之家的他体会很深刻。
至于和方丞相、钱尚书说此事,是因为他和方丞相、钱尚书等虽然是政敌,但是面对皇帝和太后,也算是天然的阵营。
方丞相听毕不以为然:“皇上年幼,你十八年后再担心这个问题则可。至于太后,一介妇人之仁丝毫不动政治的深宫女子,又有何惧之?”
钱尚书笑着点头:“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