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12)
说中的鹧鸪盏!
这些油滴盏,有茶杯、有罐子,虽然从同一个窑里烧出来,工艺也差不多,但每个都有细微的不一样。
这些令人惊艳的油滴盏一被搬出来,就引来了全场的赞誉。
前来看的大师不住地感叹,“后生可畏啊,郁诗她几乎是为建盏而生的。”
“是啊,谁能想到,20年前隔壁村那个穷得远近闻名的郁家,竟然能生出一个如此有天赋的建盏大师?”
原先投资萧窑的那些人,看到郁诗的这些成品,当即就决定从萧窑撤资。
萧遥每天除了花小半天时间练习揉泥拉胚,还拿出大半的时间看萧老爷子留下来的笔记,就是原主父母留下来的地质考察资料,也拿来看。
足足半个月,她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研究这个。
萧二伯起初还会说什么,见她如此认真,也进步神速,就什么也不说了,还专门请了个人回来,每天给她炖补汤,让她有精力研究如何烧制建盏。
此时得知郁诗第一窑已经出来,而且足足有18个质量极好的油滴盏,萧二伯很担心,回来了就在屋里长吁短叹。
他才叹气一会儿,原先入资了萧窑的人都来了,一个个提出撤资。
萧二伯虽然极力劝说,但在铁了心的合资人的要求下,还是沮丧地来问萧遥的意见。
萧遥知道他们一起来撤资,没有挽留,即使知道他们撤资之后,萧窑的账上就没钱了,也没有挽留,让萧二伯请了律师回来,交割清楚这事。
几个撤资人撤资后,第一时间公开,一时之间,邻近的公司和作坊都知道了,一个个哀叹萧老爷子后继无人,刚去世萧窑就走向绝路。
而萧遥,几乎被附近所有烧建盏的家庭和公司誉为反面教材,在家里后辈中不住地说。也因为萧遥,很多人对后辈的管束严格了许多。
萧远小朋友听到人这样说自己的姐姐,跟人打了一架,沮丧地回了家,不大愿意出去了。
萧遥只得安慰他,“由他们说去,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你看我这么努力,以后一定会烧出令人惊艳的建盏,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
“嗯,姐姐你要努力。等我长大一些了,我也会努力的。”萧远小朋友十分认真地说道。
撤资人撤资之后,萧窑和萧氏建盏只剩下萧家独资,账上的钱不多了。
萧二伯担心得睡不着觉,每天都在想办法如何让萧窑重新焕发生机。
萧遥安稳如泰山,只是将研究釉料及釉色的时间加大。
这个时候,有络绎不绝的公司来萧家,出高价收购萧家祖传一千多年的老窑口。
对此,萧遥懒得废话,直接说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