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动乱(2 / 5)
下四万,则都是镇北军精锐。
京畿营内的圣旨,是在宫宴开始后颁布的。
镇北大军,则是在顾安仲释放以后进驻的京城。
由于宫宴的特殊性,加上这宫中布满了天子亲卫,也就是周瑛的眼睛,即便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也没办法在这个时候直接传入官员的耳中。
所以从镇北大军入京,到圣旨颁布,这一整个流程,谢家,包括兵部尚书顾安仲在内,都被全部隔开。
朝中给出的旨意也非常明确,这是圣旨,京畿营已有罪责在身,如若这道圣旨颁布后,有人借机生事,那便视同抗旨,可将其直接拿下。
旨意降下后,谢家安插在京畿营内的所有将领,几乎都遭到贬斥,其中之最,当属那个魏昌宏伏法后,主动上交证据的副将。
此人被连贬三级,心生不满,叫嚣着要面见皇上,人已经被谈墨扣下。
除此外,那些与谢、魏这两大世家来往过密的其余世家子弟,也都在此次调遣出京的名单中。
施元夕和周瑛都清楚,朝中局势混乱,皆因这些世家而起。
想要稳固朝局,最好的办法便是削弱世家。
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世家一网打尽,几乎是没办法做到的,且会真正动摇到社稷。
但也不能就此放任不管,长远的不说,近处野心勃勃的谢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将其慢慢削弱,让这些人逐步退出权力中心,才是最合适的办法。
施元夕筹备那么久,步步谋划,根本目的压根就不只是一个严广海那么简单,这第一步,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将兵权牢牢抓在手中。
这方面他们有着足够的优势,她手里掌握的武器,便足以扫平除边疆大军外的所有军队。
京畿营本身就沾有污点,如今朝中局势革新,将其替换是合情合理的事。
只是这件事,缺少一个最为合适的契机。
蒋谭明一事算是有些影响,但不算深远,触及不到布防这么重要的事。
可严广海就不同了。
太极殿内灯火通明,顾安仲猛地转头看向施元夕。
天气彻底转暖,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他人坐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上,身上却惊起了一身的冷汗。
一个贪墨巨款,消极应战,与奸佞勾结却无端顶了最大功劳的边疆将领,趾高气昂地领着两万兵马回京。
这等行径和做派,不就恰恰与施元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