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5 / 8)
不必舍近求远,直接给袁巡抚写信吧?
傅闻宵的目光转到他身上,镇定地回答,“康家之事关系极大,我不愿见离娘被康家盯上,想着借袁巡抚之手压制康家。”
宣怀卿皱了下眉。
这时又听到他说:“说来此事也是在下过于急切,当时借贵府的名义,给袁巡抚去信,想必袁巡抚以为这信是宣家特地送过去的,定会拨冗一观。”
宣怀卿诧异地看他,“真的?”
原来不是他和袁巡抚早就认识,他只是想借宣家的名义给袁巡抚去信?
若是一个普通士子的信,袁巡抚自然不会理会,说不定都送不到袁巡抚面前。但宣家送过去的信,袁巡抚怎么着都会亲自过目,这道理也说得通。
傅闻宵镇定地道:“自是真的。”
宣怀卿看了看他,又道:“听说傅郎君以前是禹州人士,四年前搬到山平县这边。但听你的口音,更像京城那边的。”
傅闻宵的雅言(官话)说得很好,仔细听的话,能听得出些许京城那边的口音。
宣怀卿十岁之前在京城长大,对京城口音很敏感。
想到傅闻宵四年前搬过来的——这日期很微妙。
傅闻宵含笑道:“宣小将军没去过禹州罢?”
“确实没有。”宣怀卿喝了口茶。
十岁之前他在京城,十岁后就来到南地这边,很少会去其他地方,就算去也是因为有事,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很少会在某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傅闻宵继续道:“如果宣小将军去过,便知禹州那边的人说话口音和京城极为相似。”
“是这样?”宣怀卿有些吃惊。
傅闻宵淡定地说:“正是,宣小将军若是不信,可以找个北地人问问。”
宣怀卿暗忖他肯定会去问的。
发现没法从傅闻宵这里打探出什么,他也不意外,如果这个傅闻宵真是镇国公府的世子,自己问不出才是正常的。
他还是觉得傅闻宵十分面熟,像记忆里的镇国公世子傅逍,就像十三四岁的傅逍长大后的样子。
只是若是傅闻宵不承认,他好像也没什么办法。
宣怀卿已经好些年没回京城,但也不是对京城一无所知。
几年前听说镇国公世子的死讯,却又在这里见到他,要说这其中没有阴谋,信谁啊。
宣怀卿虽然年轻,经历的事不多,但他并不蠢。
这时,庄子里的管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