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3 / 4)
下是需要一个好时机的,这些胡人耕种的手艺不如汉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不适合耕种,因此他们出门打仗时,携家带口是常见的,一家人的粮食都带足是很不常见的。
但这也正合了袁谭的心,粮食成熟时,自己不能一城接一城地劫掠烧杀,让秦胡来收割袁尚的地盘也不错。
等到两军会师,正可从容合围。
现下一个小小的邯郸城是不必太过担心的,攻破便是。
自古以来,两支友军想要会师总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约定了时间举事,他们都想不到这一路上会有多少状况出现,又会耽误多少行程。
比如说秦胡这一路走得很快,但袁谭北上的路被秋雨所阻,又被袁尚的兵马所阻,走的就慢一点,其实也很正常。
他写信告知秦胡,要他们在邯郸稍作休整,补充粮草后再合力攻邺。
曹操虽然没看到这封信,但他的案几上放置了一份又一份关于袁谭兵马动向的急报,因此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奉孝有书信传来,袁尚似有意动,欲以五千兵马援我,依诸君看来,我当如何?”
“我军只有老卒一千,新兵五百,纵使城中军民有心相助,兵马不超三千,”夏侯惇说道,“秦胡有万人之众,邯郸残破,袁尚纵派兵来援,邯郸亦不可守。”
曹操又将目光看向下一个人。
“军中尚有战马百匹,”曹纯道,“足以护主公离城。”
曹操又将目光继续往后看。
“若主公欲守此城,”于禁道,“我为选锋。”
这位枭雄沉吟了一会儿,最后才将目光投向荀攸。
“有文则将军在,”荀攸微笑道,“主公,邯郸虽不可守,秦胡却可破。”
为何可破?
因为除了曾经与曹操真刀真枪拼杀过的刘备陆廉之外,天下已渐渐无人记得他的名字。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曹操失了兖州,欲夺邺城而不得,他自然是一个无名小卒,一个躲在这座小城中苟延残喘的雇佣兵头子,他不受敬重,也不受重视。
而秦胡自并州南下时,一路上也攻破过几个原在袁绍辖下的城池,如摧枯拉朽,毫无困难可言。
他们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邯郸城下,试一试这条丧家之犬的分量。
当曹操走上城头,居高临下地看一眼渐渐向着邯郸而来的秦胡军队时,身侧忽然有人皱眉捂鼻。
他看到的,与城头守军看到的似乎并无不同,都是一样黑漆漆,乌压压的军队,自西北而下,迎朝阳而来,远看就如乌黑的潮水,其中时不时有旗帜迎风而动。
连那些旗帜都是极可怖的,上面挂着一串干枯的头颅,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