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3 / 4)
叶片焦作人,至少也得拍拍鼻子,打个喷嚏才能放走,于是称“镇”就多少有些不体面。
但它看起来又是很体面的,因为有赤着胳膊,穿着草鞋,挑着扁担的人在村口处进出,当他们走近时,就会互相微笑着点点头,摆摆手,打一声招呼。
他们穿得和流民没什么区别,一样的褴褛破烂,但比流民胖一点,脸色红润一点,精气神也很不同,这就让她有些惊奇。
村口处有人在买卖东西,她下了马,一步步走过去,探头观看。
两边也是一胡一汉,卖的东西都是些很粗糙的陶罐陶碗,一看就是在村里新烧的,很便宜,一枚大钱可以卖一个罐,或者两个碗,或者三个小碗,卖东西的汉人一边嚷嚷,一边比划,买东西的鲜卑人就愣愣地看。
“这东西底子薄厚不匀!装水也就罢了!不能上火烧!不能上火烧!”
那个汉人小贩想象力就比较贫瘠,比划了半天也比划不明白“火”,最后诸葛亮受不了,上前磕磕巴巴地讲了一下,胡人明白了,很高兴地给了钱,抱着罐子走了。
小贩很得体地行了一个揖礼,“多谢先生襄助,若不嫌弃,小人愿进奉一碗,聊表谢意。”
碗递到面前,诸葛亮就有些懵,看看她。
她也有些懵。
“我们是来寻管使君的。”她说。
小贩那张粗糙的脸上顿时盛开了一朵花,“几位贵人是来拜访管公的吗?”
又有几个碗递到面前。
“天气炎热,管公处没有这许多碗,”他说,“诸位先拿去喝水,离村时还给小人就是。”
她眨巴眨巴眼睛,“那我要是一时半会儿不出来呢?”
“若是小人已经回家了,贵人将碗放在这里就是。”小贩说得很自然。
……她感觉好像有点受刺激了,转头看看张郃。
张郃不自觉缩了一下脖子。
“你,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她声音变得有点做作的柔和,“管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按照这个小贩,以及在他讲解时,往来也停下脚步,凑过来给她做讲解的村人所说的话,管宁是个很神奇的人。
这个村子最开始是鲜卑人的聚落,但后来有青州人也过来了,大家都是青壮年男女,语言不通,文化不通,矛盾很快出现,而且没有什么解决方式。仅仅是打水一件事,这群人就能从吵嚷到谩骂再到动手打架,混乱不堪。
然后管宁来了,除了教书,也在这里种一小块地,他抽空还准备了一堆桶放在井边,自己一桶接一桶地打水,提前打好放在那里。
【听起来是个简单的老好人。】跟着听热闹的黑刃也评价了一句。
有牛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