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7 / 10)
。
若是想要让身居边境的女子前来报考,多少有些时间紧迫。
何况,或许连她们都不会想到,在天后的考题中会出现这样的一问。
事实上,这个问题和前头的第一个问题一样,也出现在了制举的考场之上。
“你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将这个问题也放在其中?”武媚娘见桑宁在展开考卷后的欲言又止,相当从容地发问。
桑宁点头:“我大约能猜到您的想法,既然今年制举通过的士人将会变成天后门生,珠英学士也可以这么算,在文武考题上该当一视同仁。但最开始陛下对外宣称的乃是修编 《三教珠英》,可能并没有人对此有所准备。”
武媚娘笑了笑,反问:“你怎么知道就没有人对此有所准备呢?”
凡事都是有可能有例外的嘛。
诚然,这个问题对于想要走武将之路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也必定能在制举考场上得到不少让人满意的答案,但谁说在珠英学士的选拔考场上,就一定不能收获到一份惊喜呢?
她想要颠覆大唐的江山,想要证明自己能够坐到那个天下最高的位置上,就算有阿菟相助,也势必需要更多独当一面的人才,才有可能将其传承下去。
不在考题上出重招,她要何时才能有真正心向于她、也知道只有效忠于她才能高升的人,站在那朝堂之上!
当然,说不定在那批“天后门生”里也能有些聪明人的。可这样的利益干系,到底能不能让人放心呢?
武媚娘并无前朝经验可以参考,也就无法得出一个果断的结论。
但对于此刻伏案疾书的郭元振来说,他在答卷之前心中所想的,正是那个在能让士人围观的朝会之上,比之天皇更显威仪的主君身影。
还有在他自蓬莱宫中走出的时候,安定公主对他给出的那句寄予希望的评价。
他思虑了片刻,决定冒一个险。
朝廷想要的东西,应当并不仅仅是对过往举措的分析,也并不仅仅是对边地胡人心态的揣测,否则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考卷上,而应该直接去问那些已经归降的外族之人。
比如说,被安定公主收服的钦陵赞卓,就肯定很清楚这种东西,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当年插手到安西都护境内,挑拨边地反叛。
朝廷,或者说是天后想要的,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措施,是能够让边境都护府对回纥、龟兹等地形成威慑的底气。
那么他不能顺着问题来答,而应该切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