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3 / 10)
已经知道,自己多年间的所作所为,和放任臣子将自己作为武器,实在是配不上这个太子的位置,就连襄州也是个好地方,他却始终不知满足,觉得自己遭到了莫大的苛待。
直到如今,死亡当前,他才终于有一点回转醒悟。
只是他已经不起沿途奔波,无法再将这些话向着阿耶阿娘说出,只能借着这封信来略说一二。
他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世家之毒,在于无形之间。
他们鼓吹助力,让他觉得自己仅有的三分本事也成了五分。
他们煽风点火,让他始终对于重回太子宝座心怀希冀,又在听闻李贤成为太子之后怒火攻心。
他甚至必须承认,直到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依然在嫉妒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做不到像是他的名字一般,成为道祖在人间的化身,摆脱世俗的欲望。
又或许他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也不过是将他原本对于手足亲人的嫉恨,转成了绝不愿意让有些人好过的报复心,而不是……不是他终究看破了自己的处境,做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所以,阿耶阿娘大可不必因为一个懦弱而平庸的儿子去世而觉得痛惜。
李贤有他这个前车之鉴,该当能够担任好太子的位置。
安定外有功业内修德政,在这个镇国公主的位置上能走得长远。
周王和太平年岁尚小,也上有兄长与姐姐遮蔽风雨,更无需他的担心。
……
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他有点想念曾经了。
当时的他刚刚接到太子监国的委任,而不能直接跟随阿耶阿娘前往并州巡幸,然后前往东都,于是一有遇事不顺心的地方,就直接嚎哭出声,最后终于能够被接到父母的身边。
或许,如果能在当时就让他从这个太子的位置上退下来,他还有可能有另外一条路。
但凡事本就没有如果可言,他也始终将这个太子的位置当做是属于他的私财,那就注定了,他能提出这个假设,也仅仅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这个东西。
仅此而已。
在失去了之后他才终于发现,世上有太多需要留恋的东西,其实远比那个太子之位重要,比如他终了一生,也没能有这个机会去看塞上风光,只在那些边地诗文之中得以窥见一点端倪。
所以,倘若能有这等机会的话,还是让太子去前线体会一下与关中有别的风物吧。或许唯有经历过天高地阔,才不会被其他东西迷惑了心志,也不会变成第二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