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3 / 10)
去了太多的风头。
六年过去,面前的安定公主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将军,而是今日朝堂上几乎要与他平视的上柱国大将军,甚至比起还身在洛阳缺席此地的太子,更有一番与生俱来的威严。
饶是他隐约从陛下此前的言谈琐碎中,揣测出陛下可能已有要将兵权渐渐收回来的想法,这才决定了力挺太子,打压刘仁轨的想法,也不敢在这等直视锋芒的当口,表露出任何一点身为天子近臣的优越感。
李敬玄在心中深吸了一口气,方才说道:“巡查官员走访各地,对外展示的乃是天子形象,刘相先以打砸之举对待当地官员,以示对救灾不力的惩戒,此为一过。”
他刚要继续往下说,却见李清月抬手示意,打断了他的话茬,“方才已经说了,对事不对人,李相就不必称呼他为刘相了,姑且称为某某便好。”
“还有,你若要将官员自污以求破局之法,都用作控诉的缘由,那我真要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来和李相在此争论。或者说,我还要怀疑一下,由李相制定标准铨选而出的官员,是否个个都是只知死板办事之人!”
这后面一句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或许也只有安定公主这等凭借战功官居二品之人,才胆敢说出这样的一句来。
李敬玄甚至觉得自己的后背迎来了数道谴责的视线。
他不由语气一颤:“……那就,从刘……某某擅专决断,开山舍禁说起。既有舍禁之念,将此举措告知徐州全境之时,距离正月尚早,为何不遵照律令办事,先将其上奏中央,由朝廷批复回应。”
李敬玄刚想再接一句,难道中书令负责宣表诏命,就能越过天子有此举动不成,却又陡然想到,对事不对人的说法已成他与安定公主商讨此事的前提,某某便只是某某,而非右相,不当再多加这后半句。只是这样一来,他这话中的气势就已天然少了三分。
李清月却是更显咄咄逼人,“李相可曾亲自救过灾?灾情紧急之中,所谓的稍后便能开仓放粮,都是些无用之言,只有真正摆在灾民面前的米粮,才是最能取信于他们的东西。你说某某不能将消息上奏朝廷,遵照条例办事,符合你吏部官员考评的标准,莫非是要让他在群情激愤之中与他们说,请稍等一月,我会向朝廷请求开山舍禁,姑且画个大饼给他们充饥不成?”
“倘若某某不行正道,想出随意抽调河南道其他诸州存粮的办法,我能先帮你骂他一顿,但开山舍禁,本就是周礼十二荒政之一,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