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5 / 9)
看向了那个方向,也放任附近随行的士卒将人给放了过来。
而这个回答的声音,出自一个精神矍铄的长者之口,还是一个对卓云来说同样已有一阵子不曾见到过的人!
熊津大都督府长史,刘仁轨。
数年未见,那泗沘城迎接的半岛海风,没将他吹出年老体衰之相,反而像是因他在熊津地界上大刀阔斧地改造,越发有了一番雷厉风行之态。
李清月快步迎了上去,“老师自熊津回返,未能远迎,还望莫怪学生失礼。”
“行了行了,这话就不必说了。”刘仁轨无奈,“你若真有这么多尊师重道的想法,怎么不见你在泊汋督办要务期间往熊津多跑几趟?从辽东往熊津的海船也开不了几天吧?”
结果李清月可倒好,光顾着辽东那边的领地建设,愣是在熊津那头当了个甩手掌柜,仿佛是明知道老师能为她将该办的事情都给办理妥当,就直接自己不管了。
倒是往熊津这边的公函没少发。
百济故地的气候不佳,减税。
距离上一次敲打新罗的时间久了,再出使一趟。
要举行泰山封禅了,劳驾老师去将新罗使臣和部分未被迁移到中原内陆的百济贵族一起请来。
更过分的是,他人刚自青州港口下船,就收到了李清月额外发来的一封信函,劳烦他再帮忙做一件事。
李清月说话理直气壮:“若我动辄往返辽东与熊津之间,此前吐蕃与吐谷浑的战事有变,便无法及时传到我耳中了。”
刘仁轨:“……你这什么歪理邪说?”
虽说事实确实是她说的那么回事,但别以为用这样的理由就能蒙混过关。
偏偏李清月一点没觉得自己是在糊弄,“还有啊,我此前身在熊津的时候,和新罗王打了个不太礼貌的招呼,直接让水师奇袭了他们的王都,万一我这个熊津大都督常驻泗沘城,又让他生出了这样的担忧,容易引起两国争端。”
“既然长史颇有能耐,我将此地调兵戍防的方向把控得当也就足够了。不必非要亲自坐镇,还显得我对老师有多不放心一样?”
李清月说到这里又朝着刘仁轨行了个礼:“有劳老师操劳数年,学生若真有办事不妥之处,还请老师见谅。”
刘仁轨无声地叹了口气。
安定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又何必继续抓着这个话题说下去。
面前的这个学生,即便在两年前敲定辽东领地边界又私占金矿的时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