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7 / 8)
般,他几乎没给上官仪以说话的机会,就丢出了第四句冷酷的质问:“怎么,来得如此之快,中书侍郎是要效仿太尉事事过问吗?”
上官仪:“……!”
他冤枉啊!他就是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想要去效仿长孙无忌!
那不是在找死吗?
他也当然和那杞王李上金没什么关系,不是非要厚此薄彼。
为了证明自己真的只是觉得公主不适合担任这样的要职,上官仪恨不得指天发誓,自己从头到尾只效忠于陛下而已。
李治到底有没有相信他的这出说辞,上官仪不大确定,因为他随后又被李治揪着政务上的毛病斥责了一顿。
一想到这些公文之中的问题还可能是皇后挑出来的,上官仪更觉坐立难安。
以至于当他从陛下面前离开的时候,他甚至差点忘记自己该当先迈出哪只脚离开此地。
也难怪在他听到薛元超的那句话时,并没有及时做出反应。
他甚至还在担心,陛下会不会干脆将他作为朝堂中的典型,通过对他发起惩处,来压制住朝中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
这种可能让他简直有如芒刺在背。
眼见薛元超有意图谏言的打算,上官仪便坐不住了。
人人都知道,他上官仪和薛元超的关系不错。那么当薛元超有所上奏的时候,谁知道陛下会不会觉得,这是他上官仪在第一次抗议无果后,选择让另一个人来代替自己发言。
他连忙疾步到了薛元超的面前。
像是唯恐自己之前的那句话还不够引起薛元超的警惕,他又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此举不只是因为皇后的意愿,而是另有安排,只要皇后和安定公主没做出什么过于僭越的举动,都切莫多加言语了。”
薛元超定定地看着上官仪这张犹带惶恐的脸,不由觉得有些好笑,“这可真不像是你上官仪会说出的话,不过……”
“不过我先按你说的做好了。”
上官仪显然是在陛下那里碰壁了,碰的这个壁还不小,他又何必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只是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多信妇人之言,实在不像是一位圣明天子所为。
之前让皇后办理献俘大会就已经很是不妥了。
可正因为上官仪的这出表现,让他可以确定,这熊津大都督的委任,只怕是要顺利颁布下去了。
这究竟是福是祸呢?
在试探性地抛出这道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