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风月事(十) 窈窈不想嫁他吗?(6 / 9)
但转念一想,又隐约明白过来。
如长公主所言,崔循已不是从前那个无权无势的书生,他在朝中为圣上效力,也会有自己的渠道。此时也不算绝密,只要有心总能打听到。
萧窈点点头:“见也见了,便早些回去吧。”
崔循深深看了她一眼。
她的心霎时提了起来,以为崔循会质问自己为何刻意躲避,又为何不告而别,当即盘算该如何敷衍过去。
但好在都没有。
崔循只是静静望着她,片刻后,低声道:“萧窈,我会想念你。”
第145章 风月事(十一) 只要你不再躲着我,避之不及。怎样都好。
梅雨时节又至,江南一带笼罩在仿佛无穷无尽的烟雨中。
士族犹有闲情逸致,赏景观花,吟诗作赋。萧斐年少时也曾是他们其中一员,可随着年岁渐长,诸多政务从她手中过,便再难用全然轻松的心态对待。
因这时节易生洪灾,生灵涂炭。
昔年天师道叛贼正是趁势而起,肆虐浙东各地,一度壮大到直逼建邺的程度。
萧斐亲眼见过当年不堪回首的惨况,每到这时节,心中那根弦总会绷得愈紧。
所幸,较之当年左支右绌、一度无人可用的境况,如今已好了不知多少倍。
曾经心怀鬼胎,大敌当前仍要勾心斗角的各姓士族已经收敛许多,无论私心如何,至少面上不敢悖逆她的意思。与此同时寒门起势,以崔循为首的寒门学子逐渐顶了上来,可堪重用。
尤其是崔循。
在洪灾肆虐,天师道有死灰复燃的苗头时,主动请缨揽过重任,将纷繁杂乱的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夙兴夜寐,整个人肉眼可见地清瘦许多。
便是再怎么看不惯他的人,在此事上,也挑不出半点错来。
萧霁将此看在眼中,颇为动容:“崔琢玉实是栋梁之材。有能耐,也有这份良苦用心,该好好奖赏才是。”
“是。”萧斐翻过一页公文,附和道,“圣上想赏他什么?”
“无外乎就是那些,功名利禄罢了。”萧霁思忖片刻,又不得不承认,“不过话说回来,崔卿的确不似在意身外之物的人。”
崔循这个人,不过二十余岁,按理说正是满心雄图壮志,易志得意满的年纪。
但他就很无欲无求。
并非是那等为了沽名钓誉强装出来的,萧霁自信看人的眼光,不至于难以分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