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风月事(二) 更何况,萧窈眷恋过的人那样多。(5 / 9)
并未为难,只是要我抄了一卷经书。”
这话说出口,他自己都不大信,何况崔翁。
“你糊涂!连自己的名声都不要了!”崔翁气急,“我纵是立时咽气,也无需你这般折节……”
崔循不是有祖辈荫庇的士族子弟,能肆意妄为;也不是那等逢迎媚上的伶人,无所顾忌。
若坏了名声,白璧微瑕,今后的路只会愈发难走。
崔循跪在榻旁,再三辩解。
惊怒过后,崔翁意识到,这位县主一贯行事的确无法以常理揣度,而崔循也不至于撒这样的谎,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瞥了眼病榻旁的崔循:“起来吧。”
他深感疲惫,长叹道:“你与县主实非同路人,不该有任何牵扯。”
崔循道:“孙儿明白。”
萧窈是恼人的春风,若即若离,难以捉摸。纵为谁一时停驻,却不该因此生出不该有的妄念,以为能攥在手中。
更何况,萧窈眷恋过的人那样多。
他此生都做不出春生那样的姿态,做小伏低,求她垂怜。
第137章 风月事(三) 会向我阿姐告状,说我轻薄、强迫了你吗?
一场骤雨过后,凉风渐起。
建邺的书信送来时,萧窈正在湖心亭赏花喂鱼,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婉转琴声,百无聊赖。
她在音律一道上没什么见地,只消琴音顺耳,便足够了。
青禾一看便知自家女郎压根没放在心上,送书信时,有意无意提醒道:“这应是商音在抚琴。他昨日见我时,说是很想念女郎。”
萧窈拆信的手顿了顿。
商音是前些时日贺娘子遣人送来的。
乍听通传时,萧窈只觉莫名其妙,待到亲眼见着商音,才算明白自己这位好友的用意——
此人相貌与崔循有那么几分相仿。
当初贺云溪欲送崔循未果,便许诺“改日送更好的”。这话萧窈听了就过了,哪知贺云溪竟还记挂着,偶然间见了商音,当即便叫人送到她这里来了。
商音便如春生,是自小被人悉心教过的,惯会揣度喜好,有说不完的花言巧语哄人高兴。
萧窈没什么兴趣,偏又不好将人就这么送回去,想着府中也不缺一口饭,便将人留下了。
偶尔听他弹琴,没多久又觉无趣,便不怎么见了。
她就是这么个性子。
纵一时喜欢,多看两眼,总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