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将老当益壮(7 / 10)
但名声唯独没有传入韩国来。
或许传入了韩国,但没有进入韩王心中。
这没什么惊讶的。
朱襄原本历史中也是这样。韩非的名声响彻七国,连秦王政都赞不绝口。但韩非在韩国,仍旧没有被重用啊。
张胜尽力了。
他明知道自己尽力的后果,还是尽力地让张良看到了这个后果。
他知道不是张良愚蠢,是他和父亲一直没有将韩国这腐朽的一面,残忍地展露给张家最有才华的张良看。
他们真心喜爱张良,以为能守护张良长大。到那时候,张良再看清现实不迟。
张良不过垂髫之年,应该在父兄的羽翼下快乐地成长。
谁知道张良在咸阳城的一次乱来,与秦太子偶遇,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
看着瞬间门成长起来的张良,张胜心里痛极了。
“如果我真的不能救下韩国,我就去投奔公子非。”张良对张胜道,“我相信公子非心系韩国,他对未来的选择,一定是对韩王、对韩国有利的选择。”
即使那种选择中没有了韩王。
张胜松了一口气,笑道:“你想通就好。你放心,我会尽力保护自己。”
张良对兄长微笑,但心里黯然。
他知道,张家又不会上前线,所以只要张家不愿意殉国,就可以不殉国。
韩国投降后,只有韩王会死。
若韩国世卿稍稍识相一点,说不定还能在秦国继续为高官。甚至连韩国宗室都能活的好好的。
所以当看到韩国必亡之后,他要如何让韩国上下一心,坚决抵抗秦国的进攻?
连张家都找好了退路。
他难道能怒斥张家不给韩国陪葬吗?
其实张良认为,他该自己去为韩国殉葬的,这样能保全韩国的名声。
但韩非让人送来的信,阻止了他的自暴自弃。
自尽是很容易的事,就痛那么一下。
可张家得了韩国和韩王这么多恩惠,难道就付出一个还未及冠的张良殉国,就能报答恩情了吗?
韩非想保住韩王的性命,想让韩国宗室能在秦国朝堂占据一席之地,想让韩氏不因韩国灭亡而衰败。
这比为韩国殉葬艰难得多。
而且这期间门张良遭遇的攻讦,也会严重得多。
不过张良转念又想,自己真的会遭遇攻讦吗?
最可悲的情况难道不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