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庆典土豆花(9 / 12)
秦王问道:“如果培养良种,研究什么种田的知识?”
朱襄道:“就像人近亲结婚容易生出痴呆和残疾一样,同一性状……同一模样的植株进行繁育,很可能会繁育出有缺点的种子。所以需要有人不断寻找新的植株,和原本植株套种,这样即使农人用自留的种子,也能寻得良种。”
朱襄将如何寻找野外的种子,如何用祖宗相同、现在模样不同的粮食作物授粉杂交,如何利用套种间种轮种保持土地肥力,减少病虫害,抵御某一种粮食绝收的灾害等农学基础知识,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语告诉秦王。
或许秦王仍旧听不太明白,但他至少知道,种田有很多学问,不是寻找某一种高产的作物,就能一劳永逸的事。
秦王或许不懂种田,但他懂治国。
就像是只信任一个大臣,当这个大臣反叛时他就无人可用一样。朝堂中需要各个大臣互相牵制,土地中的粮食也需要经常换种,这样才能在某一种粮食得病时,不至于颗粒无收。
“而且作为国家粮仓储备,有壳、含水量低的粮食更有利。粟、麦、稻等粮食若晒干后入库,能储存几年甚至十年不腐坏。”朱襄站起来,将手中擦干净了的土豆递给秦王。
秦王拿起土豆,放在眼前仔细观察。
“土豆不需要脱壳就可以直接食用,口感细腻,十分美味。但正因为如此,它不易储存。”朱襄在心里补充,至少在这个时代难以储存,“土豆含水量大,容易腐坏;若气温较高,土豆会发青发芽,待它发青发芽后,就有毒了。土豆有毒的事,公应该听人说过。”
秦王点头:“我听人说过。朱襄,若你不告知我,待秦国都种上了土豆,赵国岂不是能不战而胜?”
朱襄压低声音道:“然后呢?让这战乱之世再延续几百几千年,让各国黎民继续为国君征战,死伤无数吗?公,只有天下统一,黎民才能松口气。”
秦王放下土豆,深深地看着朱襄:“比起国君,你更重民。”
朱襄道:“我是民。”
秦王道:“你是秦王室外戚,已经不是庶民。”
朱襄笑道:“未来如何,不会改变我的出身,不会改变我的根。我就是庶民。”
秦王又看了朱襄一会儿。他怎么注视着朱襄,朱襄也没有露出惶恐之色。
朱襄甚至连头都没有低一下。
如果现在是咸阳,如果他是以秦王的身份出现,朱襄这样的举止已经会被砍头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