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模范(4 / 5)
八经地检讨了自己在庐州未曾缺衣少食的罪过,才直起身看了女儿一眼,待善桃起了身,才又道,“还有一事,媳妇也是自作主张。去年因为媳妇预备回家服侍母亲,庐州家中后院,也委实需要一个人照顾。便擅自做主,提拔了一个丫头,违背了家中不得纳妾的规矩。好叫母亲知道,此事是我自把自为,海晏为此大不高兴,请母亲责罚时,对他放松些许,尽可责备儿媳。”
这话说出来,众人都怔了一怔,老太太看了王氏一眼,也只好笑道,“算了,檀哥、榕哥、桃姐都这么大了。海晏身边也少不得一个服侍人,避子汤别断了就好。”
“自是已经给她服过汤药,海晏平日无事,也很少到她院子中走动。”大太太忙道,“只是此番回乡不知多久,海晏孤身一人,起居也不能无人照顾,因此才自作主张,母亲能够体谅,媳妇真是感激无尽……”
又和老太太客气了几句,这才站起身来,重又归座,和众人说些别后情况。谈起二老爷高升时,又一本正经地向王氏道了恭喜,“二弟的喜讯——”
真不愧是京里的侯门闺秀出身,这说话都是一串串的稳重雅致,虽然透了刻板,但不禁也叫人肃然起敬,不敢生出轻浮心思。王氏打叠起全身的体统和她客套了两句,也问,“大哥眼看着要满任了,这一回是预备着回京呢,还是想在地方上再历练几年?”
这话题自然也是全家人关心的焦点,就是老太太都住了端茶的手,望向了大太太。大太太面上却是一板,她硬梆梆地道,“官员任命,出自天心。我们只管沉心做事,不论是云贵青海,还是浙江两广,但凭一道纸,海晏是再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就是老太太,都有些大感无奈:这个长媳说得其实还是好的,方正严明,是管家的好人选。就是和大小子一样,读了太多四书五经,一脑门都是儒家君子做派,光风霁月到了顶,让人反而生不出亲近来。就是这话,就是放到金銮殿上都是掷地有声,可这是和自家人说话,又不是让你金殿对策,这么正经,让人怎么接话才好?
她安抚地望了王氏一眼,见王氏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一笑,心底多少宽慰了些:二儿媳不管怎么说,城府倒是比两个小媳妇要深得多了。一边啜了一口茶,徐徐地道,“话是这样说,可海晏今年都快五十的人了,也该往上挪动挪动,不然,还真在知府任上头致仕?小四房那边,你们的信去了没有?”
一家一族的兄弟,凡是可以提拔的,当然要尽量提拔。小四房和小五房又不是没有交情,并且这和二老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