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慈母(3 / 5)
少得多了,一般的老弱一顿就是一个馒头,除非家里有病人、老人,不然再不许开小灶。
小五房更是严格地执行了这个规矩,因为三老爷、四老爷年纪都上三十,未能入选村兵,善梧等小一辈的年纪又太小了些,因此全家上下,此时竟也不分主仆了,除了老太太偶然能打打牙祭,竟是连王氏都是一顿一个馒头。好在小五房窖藏多的,三不五时,还能借给老太太做饭的名义,多炒几个菜,大家也算是开过荤了。
如此进了三月,厨房里出来的馒头渐渐是越来越小,却是谁都没有抱怨……自从开春以来,一滴雨都没下,麦苗简直都要蔫了,宗房在这个时候把粮食扣得紧一些,大家心里都能谅解的。一村人慢慢地都瘦了下来,三老爷那天还开玩笑,说自己,“还怕中年发福,经过这一番,倒是又精干起来了。”
他没有说错,显著地精干起来的不但有他,还有善榆、善梧,这两兄弟作为小五房仅剩的男丁,虽然多少得到了各方若有若无的照料,因身体长得实在快,两兄弟都有些头重脚轻的意思,伸出手来,手腕上连一点多余的肉都没有了。
老太太看了就直叹气,又安排王氏,“让老三和老四暂且在老三院子里歇着,你们搬进祖屋来住,家里人少了,大家住在一起也方便照应。”
王氏心知肚明:住在一块,多少能省几个服侍的人手,二房从京城里带回来的下人,老太太是想裁撤几个,省一点口粮给孙子们吃了。
她就给善桐使眼色,善桐心领神会,等没人的时候,她给祖母伺候水烟,“其实人多人少,不差那一个馒头,这时候撵人走,传出去实在是太难听了……”
老太太听了就直叹气,一袋烟抽到了尽头,还含着烟嘴吧嗒了许久,才不舍地放开了:粮价飞涨带动物价飞涨,道路上又极不太平,小小的烟叶,都已经翻了十多倍的价钱,老人家又舍不得银子,如今就连青条,都要省着抽了。
到了三月底,再没人埋怨村兵耗费粮食了,大家都夸老太太,“还是您有远见,这十一个铁卫,留得好!”
毕竟是经过战场的铁血将士,虽然不过十一人,虽然在杨家村里耽搁了一年多,但一身的工夫,这十一位军爷是一点都没有搁下,平日里操练村兵有板有眼,一旦有事,非但身先士卒,并且行动有条有理,远比村人们自己没头没脑的瞎闹,要有章法得多。饥民们冲击了几次村墙,都被赶散了,又因为周围的野草菜根都要被挖尽了,终于悻悻然散开,村外丢了十余具尸体,也无人去管。村里妇孺们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