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追求者乔韵(5 / 7)
一步发展铺路,针织衫的销量暂时掉点都可以接受,但没想到,这两款针织真是越黑越卖,越黑越红,两处论坛洗版的那几天,单日销量都是两三百件。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那些门店遍布全国的大品牌,客单价在300元以上的单品,非季初、非促销期间,一天也就是这个数字。乔韵和青哥一起复盘时都乐:说穿了,Only Lady的流量毕竟不比天涯,天涯时尚的板块又毕竟不比娱乐八卦,张姐开个黑贴,吸引到好奇目光的同时,不知多少潜在的客户群也留心到了这两件问题衣。好看,价格适中,为什么不买?假的就假的,Missoni就是真的又如何?从没听说过的牌子能有多少逼格?
“张姐大好人!”乔韵给张姐发好人卡,“给她主题曲——《游击队之歌》!”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门……”这洗脑得,陈靛一下就哼起来了,过了一会才摆脱萦绕不去的旋律,“你这损得——好了好了,说正事,这一季大规模生产的单品就做了针织衫、裤子和内搭T三种,这点数据能对明年形成参考吗?”
到目前为止,CY公司是开张了,人员也招聘了,但还没推出自己的独立品牌,表面上看做的还是扒版、山寨那点事,但在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上已经截然不同:山寨和原单都是小本经营,很大程度取决于流行风向和货源,人家给什么就卖什么,走过第一批下单,对销量有估计了再返单。至于如何判断第一波下单的量?三个字,凭经验。
小量多次下单其实并不是坏方法,Zara、H&M以及大量日本品牌都采用这种做法规避市场风险,但他们在第一次下单时可不是凭经验,而是凭着去年的销售结果来计算的,事实上,正规服装企业从开发单品开始就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持,这也是商品企划部的存在价值,开发什么单品、起定量多少,何时上市、何时进行促销,都需要结合上几年的销售表格进行判断。
CY公司目前规模还很小,不计算那些打了别品牌水标,用了他们的LOGO,实际上在工商中会被判断为假货的SKU,这一季实际上就做了四款单品,虽然小而美,毛利估计可达两千万以上,但大多人还是不会把他们和普通的淘宝C2C店家做区分,只有乔韵很坚持,公司就要有公司的样子,即使只有四款也要坐下来算售罄率,统计询问度,甚至连收藏量变化和天涯那边的每日新帖量、阅读量增势都要做在一张表格里,不能光数钱,要知道为什么卖,为什么哪天卖最多,只有分析出这些原因以后才能不断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