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老少交锋(2 / 5)
王洋继续道:“比如,找一处位于渭河渡口处的城寨,收拢周围牧民,约定每年在其部落收买多少羊毛,将周围的毛料聚集到一处,再利用水源梳洗羊毛,收拢周围人手,织洗毛料,再引入织机,将毛料就近销入成都府路,以成都府之富庶,必能让这处城寨扭亏为盈,若能做好,再向其它诸路推广。”
张叔夜摸着胡须,大赞道:“不错,这法子可行,我得上书官家,请张相派人主持此事……”
王洋摇头:“这,若是上书官家,怕是很难成功。”
“这是为何?”张叔夜眉头一皱。
王洋叹息道:“你也是蒋公的门生,这些年来,变益法为厉法之事,难道还少了么?”
当然不少,做为变法派的一员,张叔夜可是亲眼看到明明是好心的有益之法,如何被贪官酷吏用来变得法儿坑害百姓的。
张叔夜有些无奈道:“但,总不能因为畏惧失败,而不去改变吧?”
王洋解释道:“非不可,而是不可由官府行事,须得由本地羌人去行此事,否则以官府之能,怕是难以有多少利润,落到各地城寨身上。”
张叔夜并不是旧党那种耻于言利的人物,变法派对经济问题还是有所了解,闻此言,便大感不悦:“我大宋子民都未有利,如何能将羊毛之利,奉送于羌民之手,由我说,拿些米粮将他们打发了便是,赚来的钱,用于边州民生,都是正理。”
王洋看着张叔夜,发现这种回答当年几乎是和自己问师父的一个问题一模一样,便把当年师尊信里的回复略做修改,直接使用了:“张监司,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没有给供货商留下足够的利润,河湟羌人为何要放弃劫掠,专心为我们牧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们并非不得利,只是要留下一份,惠及边民,免得他们心向西夏……”
说到这,他顿了顿,仔细回忆了一下下边的内容,继续道:“我大宋教化边民,多以威加,不以利诱,如能以羊毛之利,勾连党羌之民,将来攻占西夏,也能更为受用不是?”
张叔夜微微点头,觉得有道理——相比于每年朝廷丢在西北的军费,这一点利润,当真是九牛一毛。
“所以,这些商户如何做,更让他们自行觉决好了,我们能帮的事情,便是搭好台子,让边州之民,自己寻些出路。”
张叔夜点头,他细细想了这个办法的前后,又不解道:“可是,中原之地本就有商户去收购羊毛,我们若是不主导此事,又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