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3 / 4)
》,都是非常有话语权或销售量非常高的大报社。
另外,这种有最新新闻可写的时候,自然还会找关系密切的报社了,,就像《综艺》,他们先前还获得了葛瑞丝要出演邦女郎的独家消息呢。当然这也不排除《综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葛吹(他们报社迄今为止就没有报道过葛瑞丝任何不正面的新闻,以及每次报道时都是满满的溢美之词,就连《赎罪》这部葛瑞丝只是配角之一的电影,他们都能专门为葛瑞丝写出一篇影评来)的缘故。
再有英国的媒体,也不甘示弱。还记得去年九月份《赎罪》在英国上映,写了一篇从十八岁布里奥妮入手,写了一篇字里行间充斥着“我是葛瑞丝·格林的迷弟”心态,还引用了葛瑞丝所著的心理学书籍里句子影评的凯文·戴维斯,《帝国》杂志的主编吗?他亲自来了。
更有趣的一件事是,《每日电讯报》遣派来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还没有开始前,同行们围在一起“相谈甚欢”,主要话题还是围绕着葛瑞丝和相关事故型新闻展开的时候,他就默默抱着他的照相机在旁边不说话,不知道想到什么,神情就变得微妙和纠结起来。
等他随意看向周围的时候,就对上了从美国来的,《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对方的神情也很耐人寻味,在电光火石间,两个人同时开口了:“你——”
“你——”
这一见钟情的场面是什么个情况?
咳咳,其实用找到难兄难弟的感觉更为恰当。《每日电讯报》的记者,是去年年底才不再外面跑新闻的,他在去年十月下旬时在伦敦“偶遇”了葛瑞丝——那时候葛瑞丝拍完《妈妈咪呀》,从松林制片厂回伦敦,又去酒吧见本尼迪克特——还没来得及欣喜今天的稿子有着落了,就被葛瑞丝发现了,再然后葛瑞丝就和他谈了谈。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起这件事来还心有戚戚然,“她吧啦吧啦的说了一通,我都以为她派人调查我了。”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也不是觉得那么意外,不过还是问道:“然后呢?”
《每日电讯报》的记者面无表情的说:“然后她告诉我,我公寓的煤气阀忘记关了。”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再然后呢?”
“我逃了,不是,我回家关煤气了。”说这话的时候,《每日电讯报》的记者一脸的生无可恋,更关键的是,他回去发现他家的煤气阀果然忘记关了,然后他吓得在公寓了找了半天的针孔摄像头,想起来都是泪一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