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番外(五)裴砚昭(2 / 6)
利,拿来发展同盟会,做更多有利于百姓的善事。
但凡事有了第一次,就很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
裴倬正手中财富迅速膨胀,便开始有些迷失。
又怕被冯孝安几人瞧出端倪,不好交代,才与他们渐行渐远。
后来当裴倬正有意识自己一步错,步步错,想要悔改和弥补之时,已经迟了。
南疆王突然起兵北上,大魏军败如山倒,滇中粮仓暴露于天下人眼中。
裴倬正自知有罪,也愿意以命赎罪。
但此乃抄家灭族之重罪,为保全父母妻儿,又不得不答应“写信之人”的提议,交出同盟会,换来一个逃脱的机会。
裴砚昭知道这写信之人,正是沈邱一直在找的“叛徒”。
但他只敢质问沈邱,告密之人究竟是不是冯孝安。
不敢将此信拿给沈邱看。
因为在沈邱口中,他父亲始终是位“受害者”,是被阴险小人欺骗和利用,才会一时糊涂。
而裴砚昭清楚这封信上写的才是实情。
他父亲是清醒的、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沉沦。
裴砚昭如今已经失去了所有,唯一的倚仗就是沈邱。
他不敢想像沈邱一旦知道真相,对他父亲失望透顶,又会怎样对他。
而他猜测,那叛徒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想在他刚刚懂事的年纪,给他当头一棒。
那叛徒想看看他的表现,分析他的性格,确定他适不适合拉拢。
成为放在沈邱身边的一颗棋子。
大概是没有通过“考核”,那叛徒至今也没有再联系过他。
…………
至于第三次转折,则是知道真相的第二年。
沈邱回来告诉他,冯阁老正在秘密为家中的小孙女挑选夫郎。
冯孝安失踪,冯家只剩下一根独苗,便想为她挑个入赘的童养夫,由冯阁老亲自培养。
且怕文人薄情,只要小武官家的孩子。
裴砚昭很想去试试,除了认为这是冯家欠他的之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
沈邱家中拮据,培养两个孩子有些吃力。
他这义父在同盟会里虽结交了不少贵族、富商,却只借钱,从不接受他们的赠与。
唯一一次借钱,还是因为他义母病重。
他若是被选中,可以为沈邱减轻一些压力。
而且沈邱当时正想从京畿营调去玄影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