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4 / 5)
,得到的小红花就越多。到时候能去县衙里面领奖励,比如免除一年的徭役之类的。这类也不用额外花钱,但是对百姓来说却很重要。
奖励方式的扫盲,果然让老百姓都有了兴趣了。不止为了那点奖励,更是有了攀比的想法。
最后谢来作为户部的尚书,也给了老百姓一个特殊的奖励。
以村为单位,扫盲一年,谁家的识字率越高,谁家就免税—年。也不用管谁家人口多少了,是否公平了。毕竟人口多的家庭本身缴税额度就更大,免税也会免更多,难度自然也要大一些。
免税!
封建社会里,为了免税,跟着造反都敢,更何况是学字!
—时间,家家户户眼睛都红了。
东州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终于开始了。
谢来每天都隔几天,就在空间里面听祝桥的工作汇报。
他发现现在这样简直是太方便了。要是全天下当官的都能来这里开会就好了。仔细想想,以后也不是不能这么搞。
谢来心里充满了期待。
祝桥也是满面红光,“众人知道是大人您的政令,无所不从。加上给他们那么多的奖励,不分年龄性别,所有参与扫盲的百姓都十分积极,下官往附近的几个县乡走动了—番,如今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在门口用树枝写字的孩童,门口都有竖着木板,用炭笔学写字。有些乡村学的比较快,已经开始背诵加法口诀表。”
谢来闻言,总算放心了。
果然可行。
“祝桥,你做得很好。这件事情若是做成,未来史书上必定有你的名字。”
第一个为百姓扫盲的官员。
祝桥顿时心情激动,迎接着众人的羡慕嫉妒,然后还谦虚了一下。
刘连青很是不服气,可以自己来做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这家伙就是运气好,当初偏偏就留在东州了。
谢来这时候点他的名字了,“等过阵子,你也去一趟东州。光是识字,不能让他们明白这样的好处,他们现在只是为了奖励,或则是因为对于我的信任才去做的。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识字的真正好处。”
刘连青不解。
谢来道,“边城的羊毛纺织厂无法供应整个大虞,也无法供应周边国家,我准备在东州也开办一家羊毛纺织厂,专门做成品。到时候招聘工人,就要求要识字。”
听谢来这么说,刘连青和祝桥顿时都明白这其中的好处了。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