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农村基础设施大改造(9 / 11)
,开始在村里吆喝:“一桶粪桶倒入沤肥池,奖励铜板一个!每天一户最高奖励两个铜板!奖励持续三天!”
什么?倒恭桶居然有钱赚?吴家村的村民们都惊动了。
起初是一个身材壮硕的妇女,正要往水渠里倒恭桶,被学子拦住,拉着她往旱厕旁边的沤肥池倒,当场给了她一个铜板。
这下村民们轰动了,连夜提着恭桶,甚至有人推着粪车过来,排队倒粪。
穆棱挨个给铜板,一连整整三天,当场兑现,一户最多两个,也绝不多给。
三天过后,那个巨大的沤肥池已经填满了一层池底,旁边的旱厕也开始渐渐有村民使用。
村民们好奇地对里面的抽水装置指指点点,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想过,居然可以用这种法子来清理污秽,实在神奇。
这些日子以来,吴家村整个村子都在议论这件事,一潭子死水被砸了一块大石,一下子活泛起来。
不仅是吴家村,去镇上赶集的村民也回来说,附近还有好几个村子,都有学子在做类似的事情,听说还是皇庄里先用上的法子。
大家一听跟皇庄有关,又开始啧啧称奇,在这些底层农民心中,皇庄大抵跟皇宫也没什么区别,一定有大大的宫舍,无数美味佳肴,还有成群的仆从,成堆的金山。
既然是皇庄率先使用的,那岂不是意味着,他们享受了跟皇帝一样的待遇吗?
有好事的村民,这下可乐开花。
眼看着旱厕和沤肥的事渐渐步入正轨,穆棱偷偷松了口气。
与村民建立了初步联系,接下来指导村民沤磷肥的事,也顺利许多。
已经有不少村民把家中的厨余秽物也送到沤肥池一起发酵,再每天推着小车,从池子里收集肥料,去田间施肥,这种事农人们做惯了,也不费力气。
穆棱每天晚上回到县衙,都会把当日遇到的问题和情况简单的记录下来,偶尔附上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洋洋洒洒,竟写了上千字的“农村改造谏言上书”。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院学子们依然呆在村里没有离开,今天帮着村民改进了井水汲水的器械,明日又敲敲打打,在水渠边制作能自动灌溉的水车。
村民的戒心一天天放下,早晨见到学子,甚至还会笑着打声招呼。
农妇们去水渠边洗衣,一边洗一边打趣哪个年轻学子模样俊俏,尚未婚娶。
“唉,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附近好像没那么臭了?”
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