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我们说好了的(10 / 15)
的出身注定他不会以平民的角度去观察自己下辖的人民。而他来这里,也不是改善民生的——当然,为了打仗,他也许会顺便做一些事情,但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胜利。
她知道在这点上她没有办法去说服朱抵,也就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给莲姐写了信,搜集有关这里的一切信息。然后,商队来了,工匠来了,对这些人朱抵当然是欢迎的,他一边向固安帝要钱要人,一边囤积着各种物资。
为了迎敌,城池不能不修,于是一部分身体还算强壮的男女有了工作;为了商队来往方便,道路不能不整理,于是一些老弱病残,在做完一定的工作后,也能有一碗稀粥。
这边的土地,并不都是稀薄的,也并不都是不能种田的,事实上在最初就有很多人民在这里开垦,只是往返的鞑靼令他们的劳动往往不能成为果实,不过现在有朱抵,他们可以继续劳作,而为了鼓励种田,所有自助开垦的田地在十年内都是不用交赋的!就算是十年后,收的也不到关内十分之一。
在最初的三年,因为很多人还在观望,所以执行的人并不多——他们不光是怕衙门不认账,更怕鞑靼人来抢掠。种地是一个辛苦活,虽然老百姓从内心中都热爱土地,但如果一年辛劳什么都得不到的话那还不如去修城池,去当兵,起码,那总能给家里留点什么。而在三年后,开垦的就有个大爆发,因为朱抵第一次迎来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胜仗,大胜仗!
他攻破鞑靼大营,杀敌三千,击溃四万,只是俘虏就牵过来了八千余人,而那时候他甚至连马都没有几匹。当一个个看似凶恶的鞑靼人垂着头从一个个堡子经过的时候,先是沉默,然后就是发泄的欢呼。
他们胜利了!胜利了!胜利了!!
不是防守住堡子的所谓的胜利,不是砍杀一两个鞑靼人的胜利,不是以自己人冒功的胜利,而是真正的胜利,大胜!不管这场胜利到底是因为鞑靼人的轻敌,还是因为天时在我大明,总归,他们是胜利了!
于是在三年后,开垦土地的人数突然有了一个大爆发,原本在观望的人们就像得到了某种保证似的捡起了他们祖辈的工作,一些本来在维护城池堡子的壮劳力也回到了田间,其实只从收益上来说,种田并不会比做维修更好,但国人的习性如此,土地永远是他们最需要追求的,那是一份能留给子孙的产业。
五年、十年,这边的日子一天天好了。原本还有鞑靼人不时的来骚扰,还有鞑靼人成规模的进攻。但随着防御体系一天天的完善,随着新兵一天天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