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难民(中)(3 / 4)
说穷秀才的,可一般来说,若真穷的揭不开锅,也没条件读书,不说老师的束脩,就是笔墨纸砚,哪一样不要用到钱?而到考秀才的时候,各个地方的打点也少不了,不是说就要有黑色交易,可给老师送个礼,和同学一起吃吃饭,又哪是真正的穷人能受得了的了?当然,那真穷的也有,可毕竟少,大多还是像周元安这样,家中也有点产业的。
而且就是那真正穷的,待考上了秀才,成绩好的,也可以领取国家给的米粮,那成绩不好的,也能当个先生,最次的一等,也可以给人写个信什么的,而且只要不是那瞎折腾的,或有什么人品问题的,总是要被礼遇的。
秀才没举人值钱,可商铺里一个小二都能斜着眼看他们……这种待遇,他们还真没遇到过,虽然说是形势逼人,但要说心中没怨气,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被这赵子林这么一行礼,他们这怨气也发散了不少。这个说赵大人客气,那个说没有没有——就算以往再酸、再傲气,这一路逃难而来,他们也都是认清了形势了,否则,也不会主动卖身到那海外之地。
“各位都是有知识的,虽说未来的五年,还是在却越做工,但也是稍加培训,要做技术工的,赵某人别的不敢说,但我却可以打包票的说,我却越的环境、待遇却绝对是好的。各位先生的工钱虽然不会像那些自由工那么多,但五年后一转正,就会和他们一样,若是技术好,甚至会更高。而且,若是有了什么特别的功绩,说不定连五年都等不到呢!”
“不知赵大人,什么叫特别的功绩?”
一听他这么说,立刻就有人问了,虽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但若是能提前转正,那当然是更好的,拿到的薪水会更多不说,也能更早的和家人团聚。
赵子林显然不是第一次被人这么问,立刻就道:“怎么才算特别的功绩,是有一套特定的评审标准的,具体是怎么算的,我老赵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只知道,去年有一位先生在印刷处做工,弄了一个什么东西,令印刷出来的效果好上了几分,当年就转了正,现在更被提拔当了小组长,每月的薪水,就在这个数呢。”
他说着,比了个手势,众人面面相觑,也没有说话,赵子林也知道这些读书人爱面子,因此停了一下,就又道:“现在赵某人也不过拿到了五两,而那位先生,却能拿八两,而且还有各种补助,年底还有分红,据赵某人想啊……每月十两,那都是少说的。”
倒没有发生抽气声,不过众人的眼神也都有了变化,现在到处战乱,物价奇高,比起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