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4 / 5)
瘦弱,然肥瘦易改而骨骼体态难变。驮马纵然日食石米,不能长成大宛天马,于粮谷亦是如此,故而改肥料不如改其品种。”
要从根本上改良本种,必须靠杂交。
他们在汉中、滨海经济园里都辟有实验田种些杂交各种瓜豆之类,已经选育出不少好品种。跟他们来海南的这些学生,在家时也都做过人工授粉的苦工,没有不熟悉“杂交”这个概念的。
可这水穗花细小如谷,一穗上就生着百数十朵花,雌雄蕊挤在细小的花苞里,实在难采粉授粉。早先他们想试种杂交水稻,先生们都不支持,怎么到这里又突然提出杂交……莫非宋先生背着他们做出了什么能别雌雄、拆鸳鸯的工具来?
两位先生从前用鸳鸯尺、比目车传情,这拆人夫妻的东西却不知又要取个什么名儿。可不敢再沾鸳鸯比翼之类,不然倒有些自拆佳偶的不吉利之嫌。
学生们只敢猜宋院长夫夫做出了能拆分雌雄蕊的小勾针剪刀一类,还替他们操心着名字吉不吉利。岂料两位先生不是要挑出稻花中的雄蕊,而是干脆不要了,要让他们趁花期下田,寻找雄蕊天生发育不良的野稻。
宋时一本正经地忽悠他们:“中原水稻都是庄户一代代选育的,所以咱们常见的是一花之内雌雄整齐,能自行繁育的良稻。唯这天涯海角畸零之地,无人栽培的野稻荒禾中,才生得出畸零的不育水稻。”
其实普通栽培稻中也有雄性不育株,但是很难百分百遗传不育性状。凭他们现在的知识和技术,更不要想那种高难的研究,索性直接跟着大能的脚步,往海南来寻野生不育稻更可能成功。
“雄性不育”四字传进学生耳中,也就如一道惊雷劈开了他们心底的迷雾。
既然这水稻是不能靠人手一个个劁阉骟……去雄的,那就索性去寻天阉的稻种!将它雌蕊上都涂上中原良种水稻的花粉,定然能像他们从前做的杂交瓜果般,生出累累垂垂粒大质优的嘉禾。
说不定能比当初宋院长与桓先生献上的祥瑞“十三穗”穗子更多,结粒更多!
学生们仿佛已看到了结出扇面般丰硕穗子的水稻;看到其上粒粒饱满的稻粒;看到秋收后晒场上堆积如山的粮谷……
粮食才是治世的根本。
不论是好学哪一科的学生,自幼年束发读书开始,受的都是兼济天下的教育。听说能种出更好的粮谷,自然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哪怕耽搁学业也在所不惜。
众生激动得眼露神光,连歇了多日的身子里更是涌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