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升官(5 / 9)
是不错的。
三师兄既然踏上这条路,又是个有主意的,早晚都有这一遭。既如此,不如就照您之前说的二师兄那样,尽早不尽晚。
谁不喜欢少年英雄?陛下再如何威严也是人,是人就有喜好。
况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难为他有这样的志向,若咱们贸然发言,他必然要往心里去,万一弄得瞻前顾后没了锐气就不好了。”
柴擒虎粗中有细,又有两位师兄在京城帮衬,三人有商有量的,即便有疏漏也错不到哪儿去。
宫夫人不住颔首微笑,轻轻拍了拍裴远山的胳膊。
“飒飒说得有道理,你就是白操心。”
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在师雁行之前,柴擒虎就是裴门最小的,人又率真可爱,大家难免多疼些,遇事反倒束手束脚放不开。
裴远山缓缓吐了口气,好似整个人都跟着松弛下来。
“也罢,雏鸟振飞,乳虎出林,且由他们闹去吧!”
自从柴擒虎中举,师雁行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何谓古代师门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苏北海自不必说,第一时间就向裴远山道喜,而就连身在州城的师雁行,竟也得觉察到衙门对自己的态度的微妙变化。
黄夫人借着师家好味操持宴会得当的名头,亲自挑了新鲜花样的衣裳首饰送来,又打发周雅来说话。
“我娘很久没这么喜欢谁啦,”周雅笑道,“还说得空想请你去家里耍呢,我也觉得与你投缘。”
放眼全国,举人并不稀罕,但十八岁的举人却很稀罕。
这样年轻,前途无量,亲近点没坏处。
放榜一个月内,各地举子们的卷子就都送到宫里去了,皇帝翻阅。
因柴擒虎名次靠前,年纪又轻,下头的人为了讨喜也得说几回,没多久就传到皇帝耳中,他便特意命人将柴擒虎的卷子翻出来看。
看完就笑了。
“倒是写得一笔好字。”
因怕有考官根据字迹徇私,考试时要由专门书员先抄写后再行批卷。
而定了名次之后,则会调取本卷,与新任举子们核对笔迹之后上交朝廷,留作封存。
“朕记得裴远山有个小弟子就姓柴?”
内侍揣度皇帝神色和语气,便知他对裴远山的那点气早散得差不多,当下笑道:“陛下真是好记性,可不就是他。”
这就是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