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6 / 12)
学,增长一番见识的,就是寻常学子,难道外出游学的少了?听说头几年郭旷之还出去过两回呢!我如今也这么大了,只窝在一方小天地,一味的坐井观天,能有什么出息?”
说到这里,他又搔搔额角,略显腼腆的说道:“不怕说句自傲的话,你我这次虽因种种缘由不曾中,日后也必然是要为官一方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岂能是空话?可若连苍生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又谈什么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又做的什么官?”
他的声音慢慢大起来,最后几乎在喊,一张脸也涨的通红,显然方才所言尽数发自肺腑,叫人震动不已,无从反驳。
牧清寒被他说的哑口无言,然而终究不放心:“可偏要眼下?外头又是天灾,更不少人祸,你若贸然出去,万一有个什么差池,当真悔之晚矣。”
他还是被杜文说的动摇了的,不然也不至于这般委婉。
万一有个什么……
大灾之年,天灾所及之地民不聊生,饿殍满地,不乏食人惨案!
杜文区区一介书生,万一遇到歹事,即便侥幸保命,只要身体残缺便不得入朝为官!待到那个时候,官都做不得,还谈甚么造福万民!
“我都想过了,”杜文认真道:“如今我身上有秀才的功名,依据律法,只要求得一方父母的文书便可走官道,宿驿站,便甚难遇到劫匪。危急时刻更能求得当地官府乃至书院的庇护,如此一来危险便小得多了。”
大禄朝当真优待读书人,可即便是此等优待,也并非每个读书人都享受得到。
就好比这个“但凡求了一方父母”一条,怕不就能刷下十之八九:
试问有多少读书人有那个机会接触到父母官?即便是有,又有几人能有那胆魄上前求?再者即便是求了,父母官也必然不会有求必应,需得是才华出众,得了那官员青睐的,难度不可谓不大。
顿了下,杜文又说道:“再者,我这些年也跟着你同阿唐学了些拳脚在身上,也骑的好马,说句不好听的,真要遇到什么,我打不过难不成还跑不过?我这条性命,自己却也宝贝得很。”
此刻牧清寒心中着实杂乱的很,既佩服他有这般心胸境界,又确实知道出去危机四伏,更说不得便有性命之忧!
他一时陷入天人交战,听了这话只没好气道:“什么拳脚!当真有了三两染料便要做染坊!你那些个拳脚不提也罢,如今连张硬弓都拉不开,也不过在一堆儿书生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