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4)
也许是发热袋交际的结果并不怎么如人意,后面的几天盖勒倒也没再提这个,舟山隐隐提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天气很不好,听气象台说这两天甚至很可能会有强降雪,大家的速度都快了不止一倍。
单纯的冷或是刮风倒也罢了,关键就在这个降雪上。
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近几年来又一直是暖冬,就算是寒冬腊月下的雪也存不住几天,更不要提这个阳春了。
化雪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水分,而这又极可能导致土质松软,再严重一点的话塌方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教授抬头看了看头顶阴沉沉压下来的乌云,重重叹了口气。
连续几天的强北风让天上的积雪云彩退开一点,在让户外作业更加艰难地同时,也为发掘队众人赢得了一点宝贵的时间。
寒风割在脸上就像冰冷的刀刃,呼出去的蒸汽很容易就在防风镜上面糊住,不多会儿就会变成白茫茫一团雾气,然后就会变成薄薄的一层冰花。众人不得不隔几分钟就用手套蹭蹭镜片,这严重地拖延了进程,可是又实在是没办法。
好在付出终有回报,大半个月过后,地宫内部的四层楼阁已经大致被清理出来。
这座千年前的古老建筑,终于重现于世。
越发阴霾的天空下,古朴宏伟的建筑傲然耸立,无声的诉说着一段不存于史书上的历史。
从建筑样式和装饰纹样来看,大约是两汉时期的。
令人惊叹的是,这地下楼阁完全不像是陪葬建筑,因为它的高度和规模几乎完全等同于同时代的地上建筑,其内外装饰的精美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一楼入口处的刻字石碑以及镇墓兽却又确确实实的说明了,这的确是一座坟墓无疑。
王教授几个当即就把石碑清理干净,然后对照着依旧十分清晰的铭文仔细辨认起来。
在场的几位教授都是铭文高手,甚至舟山徐文清也小有研究,所以碑文的大体内容很快就被翻译了出来。
墓主人是汉代的一位刘姓王,此处是他的封地,死去时这位王才二十二岁。这座楼就是他与自己的爱妾合葬墓。
碑文用了远远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详尽地描绘了墓主人生前与爱妾的深情厚谊,各种优美的文辞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最后还恋恋不舍的表达了来世再相聚的愿望,把几个教授看的脸都有点儿绿。
所以,到头来,除了墓主人有可能是一位汉代王族之外,考古队唯二的